行走科尔沁,醉美大草原:在这里感受马背民族的精气神

2020-09-25 17:45:19 作者: 行走科尔沁,

弹奏马头琴

带着被奶酒染的绯红的脸庞,踏出毡房,太阳已不似来时那般毒辣,草原上流动着徐徐微风。早有摄影爱好者们频频按动快门,将自然天成的美景收入胶片。大家疏散在草原上,或作或立,或凝目远眺,或并肩而行。

远处欢悦的笑声引我驻足回首,原来有人笨拙的跃上了一匹不驯的马,几经颠簸,险些摔下马来,引来笑声一片。

天空和白云低的似乎垂手可得,最让我惊奇的居然能在草原的大地上看到白云的倒影。

同来的几个年轻人,要我也穿上蒙古族的服装留个影,在他们的帮助下完成了最后一道工序。

我知道,蒙古族姑娘的表情应该是明朗多一些,开心的笑声里,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背景:大草原。

站在养育勤劳勇敢智慧的马背民族的草原上,爱油然而生。

这是个蕴育爱,生长爱的地方,即使再坚硬、再顽固的个性,在这里都会搜一些绵绵的情长。是的,所有的美丽、善良、纯真的人们都该得到来自自然和人最真情的汇报。

我将祝福草原,这里是温柔宁静的草原,生趣盎然的草原,自然生动的草原,清清爽爽的草原。眼前是绿色,心中是希望,脚下是开阔,胸中是宽广,我们心中也有这样一片草原,献给生活。

再见!我的草原!(于子锋 供稿)

蒙古族素有待人好客的传统美德,草原人民则以粗犷豪放、胸怀坦荡、诚实热情而著称。他们的最高礼节是敬哈达。

下车以后,年长的前辈们都簇拥到前面,接受蒙古族姑娘献的哈达和那高举过头的迎宾酒。“朋友、朋友、请你尝尝,这酒醇正,这酒绵厚,愿我们肝胆相照,共度春秋,愿我们心心相印,友谊长久”。这首民歌唱出了蒙古族人民赤诚的待客之道。

迎宾仪式过后,我们被请进了蒙古包。

记得小时候收集各地民居邮票,唯独缺少的就是蒙古包。

今天,我真的坐在这里面了。

这种建筑结构确实别具风格,橡子和柳木杆在整个结构中起着关键作用。厚厚的羊毛毡上铺着羊毛地毯,里面摆了三张方桌。我们大家围着桌子盘腿而坐。

桌子上摆着切成小块的馕,还有小碗的新鲜奶油、炒季子粉,奶豆腐等一些奶食品。

很快,蒙古族姑娘就为每个人的面前斟上了奶茶。大家用目光互相鼓励着小品了一口,略微有一点膻味,加上荠子米,奶油、糖之后,竟然品出一点咖啡的味道,奶香很浓。我们大家看着桌子上的食品,面面相窥,不知从何下手,有的莽撞的将奶豆腐掺到奶茶里,我想品出的味道应该是“独具特色”。来过草原的同行,很内行的将奶油、荠子米等一应物什都少不一的搅拌在一起,我品一勺尝了尝,浓浓的奶油的味道,加上偶尔嚼到嘴里的脆脆的荠子米,很像是小时候我爱吃的甜品——沾满芝麻的糖稀。

入乡随俗,我们都知道,着乳香飘飘的奶茶里盛满了蒙古人民的心意。

手把羊肉

奶豆腐

煮好的奶茶

阳光透过半撩开羊毡的天窗直射进来,刚好照在我坐的位置,毡房里因为齐聚了这二、三十位人而温度聚升。兴奋,激动加上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我感到每个人的脸上似乎都洋溢着一种本真的幸福,一种微醉的气氛流动的毡房里。

等到大盘热气腾腾的手抓羊肉上来时,我真的觉得饿了,手抓肉,是生活在草原的各族人民最喜欢、最常用的传统食品。我看邻桌的人有的已学着当地人的饮食风格,用手抓着带骨的肉块吃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