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艺术璀璨国际大都市的夜色

2020-10-08 08:49:52 作者: 用文化艺术璀

如果有一天,你要离开上海,最想带走的是什么?

那一定是风月无边、摩登又多元的夜。

说也奇怪,一座城市真正的呼吸脉搏、气度风雅、朝气活力的密码,竟深藏在月色之中,星幕之下。

是的,上海的夜,对各类“夜猫子”实在太友好了——在透气的滨江公共空间慢跑,在海派风情石库门里弄看戏,在美术馆博物馆的安静夜场里流连,更能在深夜书房里与自我对话……夜跑、夜秀、夜展、夜读、夜市,这座不夜城里,夜的精彩早已不只是撸串的快感,她不断回应着人们品质生活的新需求,延展出丰富“夜态”,提振消费及经济活力,更在文化艺术元素的浸润与铺陈下,特别地好看,丰实人心。

国际大都市的夜,就应该有“掬水月在手”的品格调性与畅快淋漓。

为消费者提供了一般商品之外的另一种消费可能

现代社会,商业归根结底是讲求“实用”的。而从哲学范畴看,文化艺术从来都属于“无用之用”。

但当这两者碰撞到一起,所引发的化学反应令很多人始料未及。

新天地,历经城市更新后的海派石库门商业街区。五年前,这里开始定期举办“表演艺术新天地”,在为期半个月的演出季里,200多场大大小小各类演出被深深嵌入这片开放式的商业街区。

人们喝着咖啡,身边一对情侣开演剧情对白;坐着公交,邻座女孩突然起身歌舞;用着晚餐,对面建筑的墙体以3D效果显现出世界名画;穿行于街巷,一群光影造就的舞马在身边奔腾而过……这样一种沉浸式的夜间文化艺术演出,重置了公共空间的功能。其策展人水晶曾游历四海收集办展灵感,她回忆说:在英国爱丁堡,看到了对不同空间的复合运用,而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这个很小的花园城市里,70%的演出都在公园等公共空间,比如临时搭建的帐篷剧场、草坪、酒店游泳池等等。

“文化艺术表演融入商业空间,为消费者提供了一般商品之外的另一种消费的可能,而这种关乎于心灵层面感知和触动的消费,是其他商品所不可比拟的,也不具备竞争性,彼此间是互补促进的。”

事实证明,文化艺术表演对于商圈内涵的赋能与提振是独一无二的——因为须亲临其境体验感知,展演对客户产生了非常大的粘性,更在商圈与顾客之间建立起一种微妙的情感联结,带来了更多元的社群,“原先人们只是来吃饭逛街的,现在还有了更清晰标的——体验欣赏文化演出,他们停留的时间更长,也为商圈带来了更多可能。”

仅今年的演出期间,新天地片区整体客流环比增长了25%,销售额增长18%。而当下,“艺术商圈”试点正在全市逐步推开。

科学缔造了“有用”的现代文明,艺术却营构了“无用”的精神世界。“但文化艺术,有滋养生命心灵之用”,在水晶看来,这正是“无用之大用”。

高品质有内涵的夜生活,不再是专属于一类人的生活标签

谁在享受这无边月夜,谁又愿意为深夜空间的文化艺术埋单?

集聚了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西岸美术馆及部分艺术家工作室的西岸,近年来,很多场馆都纷纷选择在周末开设夜场。散布于透气的滨江岸线,这一众展馆渐渐发现:夜间观展已然不再是“大叔阿姨退散,时髦精登场”,场馆中陆续走进了各年龄段的人。年轻人来畅想,中年人来回味,还有亲子家庭来此接受艺术熏染。

比如,近期龙美术馆举办的《克里斯汀·迪奥,梦之设计师》展,继成功在巴黎、伦敦举办后来到西岸,以全新的场景叙事方式来呈现设计师创作热情。每到双休日夜场,这儿都需排长队分批次观展。周围的咖啡店也是越开越晚,增设露天“外摆位”,满足更多人夜色下凭江临风的心境。

高品质、富有内涵的夜间生活,已不再是专属于一类人的生活标签。

人们在月色下放松身心,在“沉静”间去观看和倾听世界,更实现一种自我“观照”,为白天更好地学习工作生活而蓄力增能。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