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桃园三结义,刘关张是如何从结识走向结义的?

2020-09-11 08:42:14 作者: 原创 桃园三

原标题:桃园三结义,刘关张是如何从结识走向结义的?

桃园结义故事的核心情节十分简单,即刘关张三人在桃园结为异姓兄弟。三人是如何从结识走向结义的?从戏曲、小说到民间故事,讲述了大同小异的桃园结义故事,给出了众多回答,在故事主干上生长出繁茂的枝叶。

以貌取人

以貌取人是民间故事中最常见的情节。与众不同的体貌是英雄的重要标识,三位主角因此相互留意。《三国志平话》中,张飞见关羽“生得状貌非俗”,关羽“观飞貌亦非凡”,关张见刘备“生得状貌非俗”,刘备“见二人状貌亦非凡”,于是才有之后的同坐饮酒。演义小说也使用了该母题,刘备遇张飞,“见此人形貌异常,遂与同入村中,问其姓名”,三人的结义故事就此开始。但是,“状貌非凡”通常并不足以令刘关张三人下定决心结为兄弟,此时,故事的讲述者就要考虑搭配使用其他母题,令三人的结义动机更充分。

虽然仅有“状貌非凡”还不足以令三人做出结义的决定,但是,如果是程度更高的异貌异象就能加大“非凡”的权重。感生异貌是一则源远流长的政治神话,也是常为各朝始祖皇帝所用的工具,或者在政治斗争中用于左右人心和舆论,成为“奉天承运”的统治合法性。以魏蜀吴三国的君主为例,史书记载,曹丕、刘备、孙权各有奇异的出生或相貌。曹丕出生时“有云气青色而圜如车盖当其上”,刘备“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孙权出生时“方颐大口,目有精光”。

这等特别非凡的异貌,足以成为男性江湖豪客走向结义之途的决定性因素,《水浒传》即大量演绎此类结义故事。在元杂剧《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中,关羽、张飞在街市上偶遇刘备,见他生得异貌,于是相邀共饮。席间,刘备醉酒,有赤练蛇在面目口鼻中出入。关张据此认定:“此人之福,将来必贵也。等他睡醒时,不问年纪大小,拜他为兄。”蛇钻七窍显然已不属于一般的异貌,关张认定这是大富大贵之貌,不仅因此决定结义刘备,而且决定“不问年纪大小,拜他为兄”。

言语相投

三人攀谈之间,发现彼此言语相投,就此决定结义。但是,“言语相投”同样有层次之别,根据言语的内容,该设置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两个变体。

变体一,“言语相投”较为简略、抽象。如平话安排三人“言语相投,有如契旧”,“同宿昔交,便气合”。《三国志大全》写道:“萍水相逢,两亿相投喜气浓。”该层次的“言语相投”通常不足以令三人决定结义,因此,故事的讲述者也要考虑嫁接其他母题,强化结义动机。

将“言语相投”落实为志同道合。演义小说中的桃园结义故事尤为典型。其中,三人不仅在招募义兵的榜文下相遇,桃园结义更加劈头发愿:“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在此,“言语相投”不仅得到了充分的展开,为国为民层面的志同道合已然成为演义版桃园结义故事的核心。

不打不相识

“不打不相识”始于刘关张之间的彼此误会与相互猜忌,他们经过相互考验、比试乃至打斗之后,终于建立互信关系,成为真正的结义兄弟。

例如,在“刘备劝架”的环节中,安排刘备用言语调解关张,指出大丈夫应当干一番大事,就此连到“言语相投”的母题上;有有更奇异的安排,刘备用手就这么把两人一分,两人竟再也到不了一起了,暗示刘备的奇异力量与贵人之相。

元杂剧《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其中,打斗并无实际发生,关羽与张飞结义的故事,到关羽举起重物就结束了,两人已通过一块千斤巨石相互比试,探清实力,就此决定结义。至此,故事的逻辑出现缺失,刘备未有人影,桃园结义的目标无法达成,所以该剧还需要使用其他情节,重新安排三人的相识与结义。但除此之外,关张总是实实在在地打起来,并且打得难解难分,这才推进了情节,有了他们与刘备的相遇以至结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