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为何多节妇?这得从统治者身上说起

2020-09-29 14:03:42 作者: 清朝时期,为

发展到康熙时候,康熙本人并不认同妇女守节这种做法。在康熙看来:女子丧夫已属不幸,再强行要求妇女守节,就有些过于残忍了。但是,就当时的社会发展来说,妇女守节的观念已经刻印在人们的骨子里,哪怕是为了稳定清朝的统治来说,康熙也不能大手一挥,告诉大家:妇女不用守节了,你们想改嫁就改嫁!就这个问题来看,它就印证了一个事实:皇帝并不是万能的,他并不能为所欲为。

所以,尽管康熙本人不赞同妇女守节,但是为了显示朝廷对于民间百姓民风民俗的认可,朝廷也得在明面上鼓励妇女守节。康熙三十五年,朝廷有令:节妇自三十岁以内守节,至五十岁者,即行旌表,过五十岁者,将迟延缘由报部。从这个年龄规定上来看,其实康熙还是支持妇女改嫁的,毕竟,只要没有得到朝廷的硬性表扬,守节妇女都有改嫁的权力。

自雍正开始,皇帝和朝廷都开始提倡妇女守节

不过,雍正显然和他的父亲有着不一样的看法。雍正时候,不仅开始降低符合旌表资格的条件(从康熙时候的五十岁到了后来的四十岁),而发放旌表的范围也开始扩大,连未婚女子也纳入了嘉奖范围。雍正三年,朝廷颁布:孝女以父母未有子侄,终身不嫁,照孝子一例旌表。由此可见,雍正朝时期,对于妇女守节的问题,皇帝本人和朝廷都持积极提倡的态度。

到了乾隆时期,由于乾隆本人对于儒学就相当尊崇,所以,在乾隆的带领下,整个统治阶级对于儒家礼仪的推行和实践都达到了前几任皇帝都望尘莫及的程度。当时,社会整体对于妇女守节的观点都是极度统一的,那就是:支持和鼓励!

乾隆时期,首先是开始进一步扩大旌表范围;其次,其旌表制度也在日趋完善;最后,提高守节妇女的待遇,具体的表现之一就是给予更多的物质补偿,比如说:嗣后无嗣无依之孤身寡妇,给予养育钱粮,养赡终身。在朝廷的鼓励和推动之下,社会上再次掀起了妇女守节的风浪!据统治,就乾隆时期,朝廷共旌表 66200人,这个数字比前朝任何一个朝代的人数都要多得多!只从这个数字上就可以看出:这个时代是极其赞赏妇女守节的。

自雍正之后,清朝统治者对于妇女守节都是很赞同的。在统治者和朝廷的支持下,民间对于妇女守节也是积极赞扬。因此,道光时候,节妇多达 93660人。而且,为了更好地维护旌表制度,从朝廷到地方,社会各阶层对于节妇们也采取了各项救济措施,以达到孀妇可以抚养孩童、养活自己的目的。在这样措施的共同努力之下,就造成了节妇数量庞大的现象。

结语

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导妇女守节的作用,而不断发展的救济措施,也可以解决节妇们的后顾之忧。二者结合之下,就造就了清代节妇数量庞大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