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朱由校,被满清抹黑的末代英主

2020-09-21 23:47:50 作者: 木匠皇帝朱由

天启皇帝朱由校

借助宦官打压东林党是天启帝的一种政治手段,魏忠贤虽然专权,他也只是皇上的家奴,对皇权没有实质性的威胁,这点从崇祯帝上位后轻松干掉魏忠贤就可以看出。

天启帝为了解决早已存在的财政支付问题,除了保持万历朝征收商业税的政策不变之外,还对农田的买卖征税,这一方面扩大了财源,另一方面还抑制了土地兼并。他还经常用内帑给边军发工资,当时军饷充足,边军士气旺盛,后金屡次进攻都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在与后金的战争中,天启帝也表现出了他的军事才能。

天启五年辽东形势图

天启四年,毛文龙发来一份情报,声称后金和蒙古勾结,存在绕过蓟镇攻入关内的可能,希望朝廷严加防范。对此,朱由校高度重视,立即做了详细安排。《明实录·明熹宗宝训》:朕思奴酋所谋,其志不小,更甚于昔也,倘以假道长驱,为害非浅,是以朕不无东顾之忧。卿等传示兵部,作速马上差人前去传与枢辅,总督镇巡,当详计塘报,作何料理?作何策应?筹度周全,务保无虞。

20岁的天启帝,对努尔哈赤认识非常深刻,“其志不小,更甚于昔也”,认为他很可能绕道攻入关内。他要求沿途东征将士,“俱要仔细防御”,防守隘口的将官“昼夜不时防守”,以及防止“奸细夹带情形”。最后,朱由校还要求确保辽东的后勤补给充足。可以说,天启帝对局势认识很清楚,安排得非常仔细,可谓滴水不漏。如果后来崇祯能够这么安排,又岂有清军五次绕过蓟镇入关劫掠?

皮岛总兵毛文龙

天启六年,袁崇焕上书声称,依靠关外修城屯田,就足以让后金不战而降。《明熹宗实录》记载:“由此行之,奴子不降,必为臣成擒矣”。天启帝对袁崇焕的吹牛忍无可忍,连用六个排比句对他愚蠢的筑堡屯田推进战略进行质问,怼得袁崇焕哑口无言。《明熹宗实录》:向以防守方殷,故着从容议行。但向后作何给授,使军民不相妨?作何分拨,使农战不偏废?作何演练,使农隙皆兵?作何更番,使营伍皆农?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马?作何收保,不致资盗粮?一切事宜,该抚悉心区处具奏。这本内说,奴子不降,必定成擒,诸臣诸不乐闻。 以朕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蹈实而做,需时而动。正也,奇在其中矣。该抚饶为之,亦善为之。

天启帝认为“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努尔哈赤不会投降,而且想要取胜就必须战斗,“胜无轻谈也”,因此要“蹈实而做,需时而动”。对于袁崇焕的筑堡屯田推进战略,他是不同意的,因为后金多次进犯辽西走廊,破坏屯田,抢夺粮食,袁崇焕的这个想法极有可能是为后金进行了囤粮。以后的事实证明,天启帝的看法没有一点错误。

袁崇焕

天启七年,23岁的朱由校病亡。在他统治时期,大明没有损失一寸土地,国库没有亏空,辽东军饷充足,底层百姓赋税也不重。他重用魏忠贤,一是为了对抗东林党,二是为国库敛财来填补军饷和天灾所需的赈济。后金在他当政期间,没占到半点好处。满清编纂的《明史》,对他的抹黑,也就无所不用其极了。

天启帝死后崇祯帝继位,所有政策都反过来了。崇祯帝杀了魏忠贤,把魏党清除得一干二净,魏党里的人才也都被贬黜。东林党再次做大,可他们只会空谈与党争,朝政更加混乱。袁崇焕夸下海口,说“五年平辽”,崇祯居然信了他,辽东的军事政策开始不断地失误,每年都在损失国土。崇祯帝先减税免税,导致国库空虚,军饷严重不足,后又极力加税,让底层百姓生活更加艰难,农民起义此起彼伏。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后来他心灰意冷,在煤山自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