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眼中的商纣王:黑锅可以不背,亡国却无可推卸

2020-10-03 23:49:13 作者: 伟人眼中的商

▲殷商的青铜文明独步古中国

从后期甲骨文来看,“羌人”成为了祭坛的主力,那些是周人的近亲,他们为了生存发展拿叔伯兄弟开刀远比其他三个“伯候”卖力,自然也得到了来自朝歌的赏识。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史记.周本纪》

到了古公亶父(姬昌祖父)西岐终于摆脱了“戎狄之俗”,建立了类似殷商的政治制度,随后战神季历类似秦穆公一般击败西方诸多部落,周成为殷商之外最强大的部落并正式获得了“西伯”的册封,当然还学到了不少技术。

▲人殉是所有古老民族共有的早期习俗

基于鸣条灭夏的成功经验,殷商对于有威胁的军事力量应该早有防范,要么削弱他们,要么再找一个西方代理人分庭抗礼,可惜帝辛的前辈显然没有这种政治智慧。

“王季历困而死,文王苦之。”--《吕氏春秋.首时》

“文丁杀季历”--《竹书纪年》

“册周方伯”--周原甲骨H11:82、H11:84

此三句话要分开解读,《吕览》说战功赫赫的西方分公司总经理季历被商王文丁囚禁而死,类似于羑里的姬昌,按照“董狐笔”的尿性,《竹书》的“杀”字仿佛没什么问题,但也可能是非正常死亡,比如被。

再看甲骨文,“册”就是将人开膛破肚切成两瓣的肉类加工手续,按照年代推测,这位倒霉的“方伯”恰恰是姬昌,主祭则是帝辛之父帝乙。被解读的甲骨片总不可能被造假吧?如此一来可以推测,季历甚至历代周先王也可能被“用”掉了,更战俘没什么区别。而伯邑考也是被“用”掉的准西伯侯或在任,而史书没有提及后裔的存在,于是有了次子姬发继位一事。

PS:“册”字在甲骨文也有“册封”之意,这里取其上面的之意。

总之,殷商的策略可以概括为“恫吓”而非实质性的削弱,一百多年来拉足了仇恨,以至于周武王在牧野誓师还在不自称王而称“太子发”,表示继承文王遗志的意思,可见他们早就想动手了。

▲妇好墓中的人头火锅:少女头骨的钙质严重流失,显然是烹饪过的,能够让贵族在祭祀后分享,倒霉蛋必定不是卑贱的普通奴隶

朝歌真是吓人的存在啊,如果每任西伯侯的宿命就是去祭坛给商王祖先传话,相信姬发是不愿意干的,为了生存这个商不翦也得翦了。同时各路诸侯也是怕极了朝歌城的祭祀大典,纷纷跑到西岐示好,形成了“三分天下而又其二”的势力版图。

▲齐桓公就是姜子牙的后裔

顺便提一句,“姜”是东夷姓氏,吕尚(姜子牙)出现在西岐意味着东夷残党与西岐的强强联手,他后来被封为位高权重的齐候可以验证这一点。

再说说内部,众叛亲离倒是不假,《史记》说唱反调的比干和箕子分别被杀死和囚禁,微子则跑到了西岐,后来连宗庙的官员都去了,还带着吃饭的家伙(太师疵、少师强抱其乐器而奔周)。

这个事情说明了殷商的内部矛盾,却一点也不简单。

▲向箕子一样逃到朝鲜才是正确的跑路

跑路说明朝歌城已经没了他们的活路,太师和少师都是高级神职官员,老大比干已经亲自向先祖述职,下一批就该是他们了。“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表记》

结合商人“好鬼神”的传统,与王权的冲突时有发生,帝辛祖父武乙因对鬼神不敬而被“暴雷”震死,可以理解为政治谋杀事件的神鬼化,而好大喜功的帝辛则将这场斗争推向了白热化,二人的离开说明了朝歌精神支柱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