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史记】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朝代频繁更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0-09-13 22:43:30 作者: 【往史记】中

在中国历史上,从有文字记载的文明社会夏朝算起,出现过大大小小的王朝或政权大约为83个,大家普遍比较熟悉的简约并被官方承认的历史时期有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15个,秦以后大一统的王朝为9个,它们的来龙去脉和寿限都记录在《二十四史》中,从夏朝到清朝,中国文明史共有5000年,平均410年左右出现一次政权更替,而从大一统的秦兴到清亡计,共有2133年,政权更替更为频繁,平均237年出现一次,大家熟知的秦、隋和元等王朝只有十几年或几十年,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没有如日本或欧洲等国家的政权哪样稳定,频繁出现政权更迭呢?据考证和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因,具体是:

第一,强调协作的农耕文化土壤必然催生弱枝强干的中央集权政权,而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专制文化,必将导致封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文化观点的分歧与对立,经济利益的割裂和冲突。

第二,“成王败寇,赢家通吃”的政治现实,导致了打天下坐天下天经地义、唯我独尊理所当然道德观建立,因为皇帝权力太大,利益太多,致使成为天下最好的职位,因此,引起了野心家们的惦记,而日欧的王权权力却限制颇多,甚至有些只是荣誉性或象征性,获取王位好处不多,甚至没有做大臣当高官利益大,所以,才不被野心家或权臣觊觎,如此,客观上维护了政权的稳定。

第三,唯我独尊观念,难使君臣达成道德互信、利益一致。辅佐过程中,大臣为政的言行举止不好把握和拿捏,无力感和无助感始终伴随左右,大胆作为容易被怀疑有野心,不作为又可能被计较有愤懑,进退两难,进退失据,运气不好还可能性命不保,如周公、霍光和郭子仪等人之龙凤皆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有的死后还被清算,更何况其他人。中国历史上能持盈保泰,几代都安全做大臣的家族极其有限,因此,大臣想保子孙世代富贵,取而代之或拥戴一个自己控制的新君倒成为了保全之策,因此,看似铤而走险,实则最保险,吊诡不?看历史上权臣有几个能将权柄全须全尾的稳定传袭于后代子孙?

由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和成王败寇,赢家通吃的道德观如此深入人心,因此,有几个能如蜀汉后主刘禅哪样说出“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哪样豁达抑或是理性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