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田忌赛马”套路:“中马”为“上马”赢得了发育的空间

2020-10-05 10:52:17 作者: 刘邦的“田忌

刘邦从起义到称帝的过程中,面临最有力的竞争者,便是以项羽为首的楚军。项羽出生武将世家,其人英勇善战,率领的楚军更是兵强马壮,所向无敌。

相对于楚,无论身为统帅的个人武力,还是拥有的兵力,刘邦皆略为逊色。

因此,汉军与楚军对峙的过程中,汉军向来处于较弱势的一方,尤其面对项羽统帅的军队,多数是败亡而逃。

面对强盛的楚军,刘邦对战局的策略模式,类似于“田忌赛马”的套路——避敌之锋芒,牺牲“下马”,换取“中马、上马”稳健的胜利。

田忌剧照

汉军阵营和楚军阵营的领军人物,同样有上、中、下之别。如此,玲珑便以“田忌赛马”为思路,分析刘邦致胜的策略模式。

“中马”对“上马”

论带兵打仗,刘邦自认不如韩信,且以战略事迹而言,汉军阵营的刘邦,仅能屈居于“中马”。

然而,身为“中马”的刘邦,并非一味攻打楚军较为弱势的团体,反而“以中马对上马”。

这种看似自讨苦吃的行为模式,潜藏着深刻的意义。

想要取得天下,必然要一个全面性的谋略,刘邦采用“中马对上马”的策略,就是来自袁生的计划。

“愿君王出武关,项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闲且得休。使韩信等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未晚也。”

这样的安排,即是以自身作为诱饵,引诱楚军主力;而其余汉军,前去击破各个楚军之地。

“项羽闻汉王在宛,果引兵南。汉王坚壁不与战。”

如此一来,顺利地吸引项羽率领楚军主力南下。面对项羽的大军,刘邦坚守不战,使得楚军围城于外,却又无可奈何。

刘邦剧照

刘邦拖延楚军的主力于宛,不仅可以让其余各地的汉军得到缓冲的时间,更让汉军取得了最佳的进攻机会。

楚军并非固执于“守株待兔”。刘邦守而不战,彭越在外连破楚军,项羽便弃刘邦转战彭越。

当楚军主力离去,刘邦立即出兵,引兵北军成皋。如是,不仅可以削弱楚军的势力,同时可以再次吸引楚军的主力。

然而,楚军的强大,远不是刘邦能够抗衡的。

“闻汉王复军成皋,乃复引兵西,拔荥阳,诛周苛、枞公,而虏韩王信,遂围成皋。”

刘邦离开了坚守的岗位,失去了故有的防卫,便受到楚军严重的打击。可见,刘邦自身并不足以抵御楚军。

于是,刘邦尽可能地拉拢楚军的动摇分子,以牵制楚军。

“汉王使郦生往说齐王田广,广叛楚,与汉和,共击项羽。”

刘邦联合了各方势力,使得自身强盛,具备了与楚军争战的实力。如此一来,楚军必须更加慎重,并且不得不正视刘邦率领的汉军,进而减缓当前的战略步伐,分出大量军力对付他。

刘邦剧照

简单地说,身为汉军阵营的“中马”,刘邦的主要目的,不是与楚军正面碰撞,而是牵制楚军主力的行动,争取时间以完善整体的布局。

与此同时,刘邦还要伺机而动,趁楚军主力远离的时候,对身边弱小的势力蚕食鲸吞,让楚军的主力不得不放弃当前任务回军防守。

牵制楚军的主力,使其分身乏术,无法顾及汉军其余势力的发展,即是刘邦以“中马”的身份对抗楚军“上马”的意义。

刘邦的目的,不在于消灭对方,而是让对方无力兼顾其余战线,为汉军阵营赢取最佳的发展空间。

项羽剧照

“上马”对“下马”

若论汉军阵营的“上马”,肯定非韩信莫属。

楚汉相争中,韩信少与楚军主力对决,反而多奉刘邦的命令,从边缘地带侵蚀楚军的势力。

“汉王遣将军韩信击,大破之,虏豹。遂定魏地,置三郡,曰河东、太原、上党。”

如此一来,加上韩王先前攻取的七郡,汉中以北,乃至魏地,都列入汉军的领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