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位列“清四家”,为何最后不写“馆阁体”了?

2020-10-06 23:50:35 作者: 他位列“清四

铁保的书法到了后期,上追“二王”法帖,深得“二王”笔意,遒劲流丽,血肉丰美,书风更加成熟。

如《行草立轴》(图 2),纵 110 厘米,横 41 厘米,纸 本。书前有“铁”字圆形卷首章,书后落款为“铁保”, 下钤“铁保私印”白文印、“节制三江”朱文印。“节 制三江”是铁保任两江总督时的印章,时铁保在 54~ 5 8 岁间,正是其艺术巅峰时期。上书作者论书语句:

从语句上来看,此语是从《董其昌论 书》中来,只不过在字句中稍有删节。此书亦行亦草, 行草兼用,行书自由,草书奔放,运笔娴熟,线条流 畅,不激不励,气息平和,颇有晋人遗风。此行草立轴就是铁保效法晋人书法的作品,是深得“二王”书 法的精髓之作。但也吸取了唐人书法特点,充分反映了作者深厚扎实的功力。作品中行书和草书杂交变化,其章法和谐自然,结构安稳紧密。运笔或徐或疾,用 墨或浓或淡,结字或大或小,取势或正或欹,笔划的轻重起落构成了一部有节奏的交响,点划峻厚,笔法跳跃,结字绮丽,运笔遒劲。因此,此书轴具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书法力作。

由此不难看出铁保书法既丰润又深厚,既妍丽又遒劲,既有气势又兼含蓄的自然之作。铁保凭借其自身较高的天赋,以及自身对书法的独到见解和勤奋刻苦的临池,在汲取诸家营养,融会贯通注入自己新的理念之后,最终形成了雄厚浑穆、骨壮筋强、遒劲流丽、自然天成的独特书法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不 仅融入了铁保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也是对铁保长 期书法实践的集成总结,在帖学开始衰弱碑学逐渐兴 起的清中期,铁保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像世人们诠释着 一种观点,帖学的取法也未必不可能缺乏圆润浑厚的 气势,对后代书法走碑帖融合的道路有其一定的影响。

铁保《书自序诗稿册》局部

三、铁保书学思想

铁保作为一 位著名的书家,在 他的书法实践过 程中,不仅形成了 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也形成了自己的书学思想。书学思想的形成不仅受到历史、社会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本身的性格、文学修养及见识对他书学思想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清代乾嘉时期,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发展,为这一时期的艺术、学术研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外部生存条件。同时满清统治者也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乾嘉两朝,迭兴文字狱,钳制思想达到极端,致使文化、学术领域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大批的文人学者逃避政治和现实,转向整理、考证古代典籍文物的纯学术事业,遂使朴学大兴,金石、文字、音韵等学科人才辈出。文字、金石及音韵等专门学科获得突破性进展,在推动整个学术风气改变的同时,对书法界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在金石文字学的带动下,对古代碑帖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水平不断加深,范围逐渐扩大,到阮元作《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已经明确提出贬斥刻帖、尊崇北碑的观点,标志着碑学理论的确立。至嘉庆年间,形成了清代碑派书法的一个高潮,也使帖学和碑学各自影响力的转换成为这一时期书法发展的最突出的特征。

铁保楷书《人帖跋》局部

其次,乾隆皇帝本人擅长书法,喜欢并学习赵孟頫的书法,他能写一手赵体,圆润均匀、结体婉转流畅。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乾隆的影响下,“于是香光告退,子昂代起, 赵书又大为世贵”。乾隆身边的近臣如梁诗正、董邦达、董诰父子、于敏中、汪由敦等人的书法也都以赵体的圆润流畅见长,在当时名扬天下。在功名的驱使下,读书人必然投其所好。在其影响下,乾隆、嘉庆时期,清代的帖学书法发展到高峰,涌现出张照、刘墉、王文治等代表人物。此后,帖学书法便有极盛转向了衰弱。

再次,一个艺人思想的形成除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之外,艺人的性格和家庭环境对其艺术思想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清史稿·铁保传》中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