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位列“清四家”,为何最后不写“馆阁体”了?

2020-10-06 23:50:35 作者: 他位列“清四

从中可窥他一生为官,清正廉洁,性格耿直,本性质朴,对事有所自见,敢爱敢恨,慷慨大方俨然有一副大人物的风范。风格即人,这样的性格也决定了铁保在艺术上以自然天真、雄厚庄重、遒劲流丽为主的审美主张。自然天真、雄厚庄重正是其书学思想的反应,也是其主体精神的张扬。铁保书学思想的形成 深受前人的影响,以及自身对书法艺术理解的影响。

铁保书法取法循“帖学、馆阁体”一路,后取唐楷颜体的厚重,又转师多家,成就自己,他积极吸收 晋唐书家中有益的书法营养,草书除师法怀素、孙过庭等人,更加推崇和师法张旭。

铁保在临习张旭的古诗四首的狂草书法上又题跋 说:“世以颠素并称,长史雄厚浑穆,直入山阴之室,素师不能及。”这段话是铁保评论唐代书家张旭和怀素的草书作品的,铁保指出张长史的特点是“雄厚浑穆,直入山阴(王羲之)之室”这样的书法也表明了铁保十分的欣赏张旭草书的雄厚壮美,这样的作品更加的和谐统一,更加的接近王羲之的书法,这也表明了这样的书法也是铁保所追求的;再观其整幅作品,用笔、结字也深得张旭和王羲之书法的真谛。

铁保门人笪立枢在嘉庆十三年刻印的《怀清斋字帖》中也记载了铁保论书法的一段话:

铁保主张既丰润又深厚,既妍丽又遒劲,既有气势又兼含蓄,既讲功力学养又要率意天真,自然之作,反对造作修饰,他没有墨守成规,沉溺在时代的书风中不能自拔,而是主张积极避开时代的弊病,上追古法。

铁保《行草临王帖》册局部

铁保还有一幅临摹王献之《服油》、《鸭头丸》二帖的作品,观整幅作品,虽然两幅作品书写在一起,但整篇一气呵成,气韵生动,书写精纯自如,一点一划,均取自王书,无一字一画游离王书之外。

由此可见,铁保的书法艺术是在吸取颜书古朴厚重的基础上,又师法多家,通过广泛临写晋唐宋等时代古人的碑帖,加之自己“因天地自然之运”的领悟和创新变化,终于在书法上自成一格,成就一个高峰。

铁保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中,不断追求古法的同时也强调着一种创新的意识,追求一种自然之美,反对矫揉造作之态。

铁保曾说:“作书如作人,以自然流行,不假修饰为妙。”(《题敬斋方伯所书明人户口册诗卷》),自然天真是铁保书法的一个重要特点,他在《续刻梅庵诗钞》 的自序中也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故于千百大家林立之 后,欲求一二语翻陈出新,则唯有因天地自然之运,随时随地,语语纪实,以造化之奇变,滋文章之波澜。”铁保强调的“随时随地,语语纪实”,是文学上自然天真之美;“不假修饰,自然流行”是书法上的自然天真之美。他把文学自然与书法的自然天成想统一,追求天真自然的情趣。

在吉林省博物馆藏有铁保的一幅作品,从书风上看应是他晚年的作品,书写的内容为临习王羲之书法的心得与见解,云:“兰亭序最重行间章法,余临书乃与原本有异取,不必规规相袭也。”从此幅论书作品书写的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尽管铁保一生临书不辍,但他却不拘泥于古人,一直追求古为今用,古中有己, 求同存异。

铁保临仿古帖,不拘泥于形似,而更注重神似,且形与神的分寸感把握得恰到好处。他认为后人的临作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对原作的再次阐释,这种阐释过程 往往会这样体现出来:即书写者原先的经验积累再加上将原作某一方面的特征加以放大,这就成了两个人不同时期的交流,这样临作的适当发挥要比忠实临写要更具有意义。

四、结语

铁保通过广泛临写晋唐宋等时代古人碑帖,直追晋唐人书法的厚重古朴,在厚重之中具有凝重之气,重而不肿不软,书法气势雄厚有力,避开时代风格的丰润甜俗,摒弃一味的技法精熟。加上自己“因天地自然之运”的领悟和创新变化,终于在书法上自成一格,成就一个高峰。

乾嘉时代,书法大家辈出,各逞其风貌。同被后人称为帖学大家的个人风格也各有不同。像刘墉的敦实圆转、味厚神藏;翁方纲的温婉淳厚、不激不厉;相对于他们,铁保则是雄厚浑穆、遒丽自然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