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廉明的包拯,发掘出他的墓冢后,情形令人心痛

2020-10-07 14:09:19 作者: 公正廉明的包

中国封建王朝时代,官员的所管辖的职能没有非常精确、系统,因此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往往掌管多项职能,诉讼就是其中一项,这在如今本应该是法官担任,但在当时,经常由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主办,我们在影视剧中,也能够看到知县、知府升堂断案的场景,因此在古代,出现了不少公正廉明,断案如神的清官,我们最为熟悉的,恐怕就是包拯包青天了。

包拯出生的时代非常不错,生在文人地位非常高的宋朝,并且还是处于宋朝鼎盛的“咸平之治”时期,包拯像其他读书人一样,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成功考取了进士,并被外放为建昌县令。多少士子费劲心思,就想走到这一步,鲤鱼跃龙门,可是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包拯毅然辞官,由此可见,包拯是一个十分仁义孝顺的好青年。

在父母死后,包拯守丧年满,再次踏入仕途,从知县到知府,再到监察御史、按察使,一直到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加封龙图阁直学士。这个天章阁是宋仁宗读书接见大臣,谈论军政要事的地方,知谏院更是可以监督皇室的行为,包括皇帝,可以坐到这个位置,足以证明包拯的公正廉明,铁面无私。

事实上,包拯在历史上也确实是一个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清官,他曾多次斥责达官、弹劾显贵,当时的贪官污吏非常惧怕包拯,生怕落到他的手上,当然,包拯不仅以廉洁要求别人,他自己在这方面也做的十分好。因为包拯当了高官,所以他的亲戚以为有他撑腰,祸害百姓,但包拯大义灭亲,从不徇私枉法,他自己也从不贪污受贿。

在古代,百姓想要告状,可没有那么容易,并不是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击鼓鸣冤,知县知府大人就出现了,实际情况是,百姓想要告状,得先将状纸交给守门的小吏,小吏再转呈给府吏,然后府吏在决定是否受理,因为,许多百姓为了能够自己的案情得到受理,只好贿赂这些小吏。包拯权知开封府,直接大开堂门,有冤情者可以直接上堂诉高,于是百姓纷纷跑来伸冤,加上包拯断案如神,公正廉明,因此被人们称为包青天。

包拯一生公正廉明,理应受到后世的崇敬和尊重,但是后人无意挖开包拯的墓冢时,里面的情形让人心痛。嘉佑七年,包拯病逝,但是关于包公的墓冢,疑点非常多,首先在巩县,也就是宋朝开封不远处,有一座包公墓;在包拯的老家合肥,也有一座包公墓,那么到底哪座才是真正的包公墓呢?大家一致认为包拯的墓冢是包拯老家的那座,因为有史料记载,包拯在逝世以后,由开封送至老家安葬,后人也多在那座包公墓祭奠包拯。

但是在1956年,省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对需要对包公墓进行迁徙和文物发掘,但是经过发掘后,发现里面并不像包拯的墓,就在大家疑惑之际,一个世代传承的包公墓守墓人告诉了大家真正的包公墓,经过这次发掘,发现这个墓葬的规格非常高,和包拯生前的十分匹配度也比较相似。

但是包公墓冢,曾经过多次的破坏和盗挖行为,在南宋时期,金兵占领庐州,将包公墓洗劫一空,包公的遗体尸骨也遭到破坏,包公子孙以及后人十分心痛,包拯一生为国为民,公正廉明,没想到死后也未得安宁,后来几经辗转,后世才将包公的遗骨和他夫人合葬在一起,在1973省市相关部门对包公墓冢进行科学发掘时,见到包公的遗骸只剩一堆散乱的尸骨,这种情形,实在令人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