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与京剧唱法区别

2020-09-20 13:41:12 作者: 美声唱法与京

美声(又称美歌),即优美的歌唱。这种歌唱风格十七世纪产生于意大利,是以意大利语为语言基础, 来用“全声道”歌唱。美声唱法的歌唱家们对声音训练追求自然音域,强调发声的自然規律,主要是用中音区或中音区以下的部分来歌唱。一般都有着两个八度左右的宽广音域.在歌唱中,根据音的高低偏重于某一部分共鸣多些,即音越高,头腔共鸣就越丰富,音越往低走,则真声就越多,胸腔共鸣的成分也就越多。但所有的共鸣腔体全都要用上,要求真假声混合和共鸣状态混合,在唱高音时,要挂有一定比例的胸腔共鸣,如帕瓦罗蒂就能唱出带胸声共鸣的高音C3 ;而在唱低音时又要同时兼顾到头腔共鸣,使声音成为一种混合共鸣、全共鸣。“其审美原则是把声音的共鸣形象及艺术规格(声音美妙、旋律流畅,强调声音的音乐性)放在第一位,讲究旋律线条的連贯、优美, 一气呵成。”以音色优美、发声自如、音与音的連接平滑匀净、花腔装饰乐句流丽灵活为其特点。連贯、优美, 一气呵成。”以音色优美、发声自如、音与音的連接平滑匀净、花腔装饰乐句流丽灵活为其特点。

(二)民族唱法

是指以中国民歌唱法为基础, 吸收中国戏曲唱法与说唱音乐唱法并大量借鉴美声唱法的训练方法和发声、演唱技巧;运用真假声结合、混合声区(即“中声区”)唱法,有较深的呼吸支托、声区统一、和谐, 字音清晰、字正腔圆,语言流畅,喉头下放,拉长音管,使歌唱声道增长、,音域更为宽广,共鸣増强,尤其是增强了胸腔共鸣,使声音色彩变化更加丰富、通畅、明亮、表現力更为加强,融会贯通而形成唱中国歌曲的主流唱法。这种唱法也有“中国的美声唱法”或“美声唱法的中国学派”和“新民族唱法”之说。

在此书中,笔者以这种“民族唱法”与“京剧唱法”作一些比较和分析。“美声唱法”正式引进中国音乐教育领域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老一辈声乐艺术家, 在学习美声唱法并结合我国民族文化传统、审美习惯,在实践中已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这种“民族唱法”是通过众多的中国音乐家的长期共同努力, 才得以形成的,在借鉴、吸收“美声唱法”发声、演唱技巧及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结合方面,已作过了大量的工作,在实践与理论上也初具规模。同时,因还是汉语的歌唱,所以与“京剧唱法”有很多相通处,将它们来作比较、分析,相信是能够找到更多的共同点。

(三)京剧唱法

京剧唱法是以汉语为语言基础,以气、声、字、腔为基本技术规范,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唱法。京剧唱法是运用“浅声道”在“人声非自然声区”演唱。因此,共鸣也是半共鸣、局部共鸣。演唱时高音多、密集、时间长,气息的控制力量大,演唱音域一般在一个平八度左右。以声音清脆、圆润、高亢、激越为其特点。演唱时在唱法上考虑语言的因素要多一些,发声和语言的结合更为紧密一些。每个字音的头、腹、尾都是同等重要,因其出字(也叫咬字)、 归韵、收音是行腔的灵魂,并强调声母(字头)的力度,即嘴皮子劲和“喷口”,因为不同声母与相同的韵母相拼会产生不同的意思,所以强调声母(字头)就是区别字义。在强调字音的头、腹、尾的同时,形成了汉语的特殊美感、技巧及强烈的情感表达,因此而形成以字带声、以字传情、依字行腔、腔随字走的格局。

笔者认为京剧唱法,不仅仅是一种发声的方法,更重要是它还代表着一种演唱风格、一种声乐学派。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