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论|不妨想一想百姓的“过度联想”

2020-10-01 01:37:19 作者: 新华时论|不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这几天,上海某银行惊现“墓碑式”窗口引发热议。网友觉得,这种窗口容易让人联想到墓碑,办理个业务像“上坟”似的。对此,有关方面回应称,“这是网友过度联想,外滩过去的老银行就是这个风格,之所以沿用这样的风格,就是为了保留历史风貌”。也有的观点较为“激烈”。他们认为,这种“过度联想”是“封建迷信”,是“文化无知”,是缺乏文化的表现。那么,我们该怎么看待网友的“过度联想”?

也许,把窗口看成墓碑,这种“联想”是有些“过度”。但是,面对这种“过度”,我们有没有做一些解释和引导?有关方面有没有在事前作必要的公示和“通气”,让公众有所准备。诚然,尊重过去的风格固然不错,但如果绝大部分的网友都觉得这种风格让人感到“不适”,是否可以与时俱进做些调整,使其与今天的时代更为合拍? 人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好不容易建了一栋商务大厦,被群众“过度联想”为“小裤衩”,精心设计了一栋金融中心大楼,又被“过度联想”为“紧身裤”,有个地方建设了一尊马踏地球仪的雕塑,被当地百姓“过度联想”为“立马滚蛋”。有时,即便是出台一些政策,推出一些举措,上马一些工程,也会遭致各种“过度联想”,引来各种议论。对于这种现象,该怎么看,又怎么办? 其实,对于百姓的“过度联想”,我们不妨时常“想一想”。为政一方,遇到众口难调的情况并不奇怪,遇到不同看法不同意见也正常。面对群众的“过度联想”,面对百姓的不同意见,是视而不见,还是完全接受?是一味指责“没有文化”“缺乏眼光”,还是一听到意见就全线退缩?恐怕两种极端态度都不可取。众口难调尤须“调”。面对百姓的“过度联想”,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认真倾听、辩证分析、理性看待、合理吸收。也就是说,面对群众的“过度联想”,干部要反躬自省,多对自己进行“适度联想”:我们的决策是不是科学?有没有听取各方不同的意见?是不是考虑周全?在此基础上,要对群众的“过度联想”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细致的甄别,合理的要充分吸收,不合理的要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同时,还要举一反三,深入反思:群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过度联想”?是不是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到位?是不是群众的科学素养、认识水平、审美能力还不够高?如果确实是这样,应该对群众开展哪些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如果“想一想”这样一些问题,就能赢得更多的认可,工作就能做得更好。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身处生产生活第一线,一栋建筑完成了是不是漂亮、政策出台了效果好不好,他们有他们的看法。不管什么看法,百姓能够把看法表达出来,这就是对有关部门的信任,就是有关部门改进工作的契机。经常“想一想”百姓的“过度联想”,也是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表现,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也是尊重群众的应有之义。今年6月,西安市一街道临街铺面的门脸招牌被要求统一换成了黑底白字,结果百姓纷纷吐槽,认为这样的店招使整条街像“灵堂”,让人“瘆得慌”。面对这样的“过度联想”,有关方面认真对待,立即整改,最终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这启示我们,经常“想一想”百姓的“过度联想”,其实并不是坏事,对“过度联想”进行不正确的“过度联想”,那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