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归霸:拔掉身中之箭反射敌将的战场狠人 | 五代十国

2020-09-20 18:29:01 作者: 张归霸:拔掉

这个狠人就是后梁大将张归霸。听听这名字,真够跩的!

三兄弟组团跳槽

张归霸,字正臣,河北清河人,生年不详。与古代北方望族崔氏同在一郡,要想出人头地,想来有些难度,生年不详也很正常。幸好残唐五代正是士族门阀朽坏的年代,寒门之士这才有了上升的空间。

要说张归霸,也算是宦门出身。其祖父张进言,做过阳谷县令,也就是武松所打老虎的出没地阳谷的父母官。张归霸的父亲张实也在宦海中沉浮过,但是始终没有混出名头。这让张归霸好歹有些官气护体,使他能够在士族盘踞的清河有了片立锥之地。

从小就倜傥不群的张归霸,最喜欢兵事,没事就带着两个弟弟张归厚、张归弁一道耍枪弄棒,以武立身,几年下来,竟混成了一方小土豪。此后,随着盗贼蜂起,地方上一团混乱。哥儿仨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悠闲了,就打算从军立功,改换门庭。然而,哥儿仨没有加入当时雄风犹在的魏博军(也许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吧),而是毅然放弃了家中的一亩三分地,烧冷灶跟了黄巢义军。

起先,黄王的事业发展得挺好,张大哥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在义军中混得风生水起。公元881年,眼见得黄王轻松杀进长安,升级当上了大齐皇帝,张归霸们似乎马上就要修成正果,成为令人羡慕的开国元勋了。当时,齐皇大封功臣,张大哥当仁不让地获得了左番功臣的名号。虽然笔者并不清楚短命齐朝的官爵制度,但既然名曰"功臣",总得有些封赏吧,要不怎么激励人心呢?起义军也不能白使唤人吧?

可惜,张大哥还没有来得及享受功臣的豪华待遇,长安城里就忽然唱响了《菊花残》,冲天香阵顿时化作一场泡影,黄巢的大业从此中道崩殂。公元883年,在长安踏尽公卿骨的义军,在醒过盹来的唐军的四面围攻下,撤出了已被烧成锦绣堆的长安城,又开始了漫无目的流动作战。这让张归霸对义军的前途产生了迷茫。

公元899年,张归霸和飞槊猛男李思安率军逆袭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在这次李思安难得的计胜之战中,张归霸打得可圈可点,让最近有点发飘的刘家父子一下折了三万人马,彻底懂得了"中原有主"的道理,从此只能窝在幽燕一带当土皇帝。

也是在这一年,朱温盘点众将的战功。一通噼里啪啦的算盘珠拨弄下来,战绩超群的张归霸,无论自主率军作战还是配合友军作战,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锋刃作用,总积分排名居于众将之上。朱温再次奏请中央批准张归霸就任检校左仆射。

论功行赏已毕,张归霸喝完了庆功酒,就匆匆赶赴邢州(今河北邢台),代理邢州军务。这里地处李克用与朱温拉锯战的前沿,战事频繁,必须有大将镇守。张归霸一面修缮城防,一面密切观察河东李克用军的动向,随时准备迎敌。

公元900年的春天,正当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小个子猛将李嗣昭亲率蕃汉士卒五万,前来邢州公费郊游。看着城外人喊马嘶乱成一团的样子,张归霸也不着急,只是吩咐手下将早已准备好的防守战具搬至城上,弓上弦,刀出鞘,严阵以待。

同样是守城高手的李嗣昭围着邢州城转了几圈,发现偌大个城池,竟然毫无破绽,知道这回一定是遇上硬点子了。他不想在邢州城下折了军威,就下令调转枪口,向着洺州(今河北永年)杀去,结果准备不充分的洺州在李嗣昭的兵锋之下,迅速陷落,洺州刺史朱绍宗被俘。

当时,朱温听说李嗣昭进军的消息后,非常担心邢州有失,忙率军进至滑州(今河南滑县)。及至听到邢州在张归霸的守护下安然无恙的消息后,朱温大喜,立即指挥大军杀向洺州。本来就打算转移梁军进攻沧州视线的李嗣昭不想和朱温死磕,索性放弃洺州,退回山西。结果在青山口(今河北隆尧)遭遇葛从周的伏兵,损兵折将,颇为狼狈。

战斗结束,朱温召见张、徐二将,问他们为何反应如此之速?二人答道:"蔡州军虽然大不如前,但其本性凶残,绝不会轻易服输。因此,末将担心他们乘我们不备进行偷袭,故此一直全力戒备,这才能在第一时间集结起来进行反击!"

听了二将的话,朱温不禁点赞:"东汉名将耿弇不等光武帝刘秀下令就出击叛贼张步,说不能将贼寇留给君王,这才是为将者的典范。如今你们二人就是耿弇第二,值得点赞!"笔者以前总认为朱温是个粗人,但他竟然知道几百年前的名将,好像也没那么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