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驾崩时,差点儿引发一场宫廷政变

2020-09-22 11:58:27 作者: 宋太宗驾崩时

赵炅主意已定,即诏命襄王赵元侃为开封府尹,进封寿王。

接着向天下公布,立寿王赵元侃为皇太子,更名做恒。

立太子,大赦天下,这是立储的典礼。

自唐朝天祐年间以来,中原一直处于多事之秋,立储的典礼,废止已经有近百年,到赵炅时又重现立储大典,朝野一片欢腾。

太子祭太庙还宫途中,京城中的士、农、工、商,黎民百姓,一齐涌向街头,争相观看新太子的风采。

人们见太子仪容俊秀,更是欢呼道:“真是个少年天子啊!”

赵炅听到百姓的欢呼声,心里很不高兴,召见寇准说:“人心归向太子,将置朕于何地呢?”

寇准看见赵炅气呼呼的,马上打圆场,跪拜祝贺说:“太子深孚众望,大得民心,是陛下选对了人,也是社稷百姓的福气啊!”

赵炅听了寇准这么一说,才算舒了一口气。

大宴群臣之后,赵炅诏命李沆、李至为太子宾客。

太子宾客就是太子的老师,他还嘱咐太子,要以师傅之礼对待二李。

太子领了父皇的旨意,对李沆、李至的礼仪十分周到,无论在哪里见到二李,一定要先下拜行师生之礼,然后再说话。

李沆、李至见太子如此礼遇,倒觉得有些过意不去,联合上表不敢当,请赵炅免去这个礼仪。

赵炅不但不同意,反而给二李下了一道手谕:

朕旁稽古训,肇建承华,用选端良,资于辅导。借卿夙望,委以护调,盖将勖以谦冲,故乃异其礼数。勿饰当仁之让,副予知子之心!特此手谕。

李至、李沆得诏后,一同进宫面圣,当面向赵炅请求,免去这些礼仪。

赵炅不但没有答应他们的请求,反而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太子贤明仁厚,国本是已巩固的了。但你们一定要尽心教诲;太子举动如果不合礼仪,必须告诉他,遇事一定要遵循礼仪;太子做事如果欠妥当,必须要劝说他,使他行事妥当。至于礼乐诗书的道理,你们都很熟悉,朕就不必一一嘱咐了!”

李至、李沆见赵炅言词恳切,难以推辞,只得叩首而退,尽心尽力地去辅导太子。

太子赵恒天生慧质,聪明绝顶,有过目不忘之能。

李至、李沆给他讲课,无论多难的文章,教读一遍便能够背诵,讲解经义也能举一反三,两人曾私下议论,说太子他日定能做一代贤明之君。

传说太子赵恒的母妃李氏,夜里梦见用衣服托着太阳,因而怀孕。

赵恒生下来之后,左脚板的脚纹,成一个天字。其实,这些都是史官杜撰的谀颂之辞,当不得真。

赵恒小时候很喜欢玩排兵布阵的游戏,五六岁的时候,与诸位王子嬉戏,还像模像样地自称“元帅”。

一天,他竟然跑到金銮殿,爬上了龙椅。

赵炅伸手抚摸着儿子的头,微笑着问:“这是皇帝的御座,你也愿做皇帝吗?”

赵恒天真地说:“做皇帝是天命,如果天命所归,孩儿是不敢推辞的。”

赵炅听后,暗暗称奇,从心里更是喜欢这个儿子。看来,赵恒立为太子,真的是天命所归了。

至道三年(997年)二月,赵炅的身体越来越差,太医使尽了浑身解数,仍然不见好转,赵炅已经到了弥留之际。

在这种情况下,大臣吕端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吕端为相时已经有六十一岁了,担任宰相前,他在地方和中央都做过官。

吕端为人稳重、镇静,颇得赵炅赏识。

据说在重用吕端之前,赵炅曾写过《钓鱼诗》,诗中说:“欲饵金钩深未达,磻溪须问钓鱼人。”

这是赵炅以周文王自诩,而将吕端比做姜太公。

当时,曾有人反对用吕端为相,说他为人糊涂,赵炅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事情是否真如赵炅所料,马上就要见分晓了。

宣政使王继恩忌惮太子英明,担心太子继位之后,自己额外的宣政使恐怕不保,因而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等人密谋,欲拥立已废的楚王赵元佐继位。

胡旦认为,楚王是奉明诏已废,而寿王是奉明诏立定的太子,要想推翻这两个事实,恐怕比登天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