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中原人去草原是怎么走的?

2020-09-23 18:26:33 作者: 历史上中原人

自契至汤历14代,商族大规模迁居8次,逐渐从北方草原进入中原。其间,汤的十一世祖相土发明了先进的马车,七世祖王亥发明了先进的牛车,载货运输,十分方便,遂为天下所学习。④商族的畜牧业和贸易都很发达,甲骨文中多有牲畜繁衍,一次祭祀可用牛、羊数百的记载。因此,周谷城先生认为,“商代的畜牧生活,大概是众人所承认,而不成问题者。”⑤王亥率领牛车队,以牛、帛充当货币,在华北从事贸易。王亥的财富引起世人的觊觎,狄人有易族杀死王亥,掠夺了他的牛车队。王亥之弟王恒战败有易,夺回牛车。⑥王亥的子孙祭祀他要用300头牛,礼节十分隆重。在自契至汤的数百年间,商族人自赤峰地区南越燕山,到达河北的易水流域,并溯黄河进入中原;或向东南,到达辽西、河北东部渤海湾一带,乃至山东半岛,应当形成了若干条较为稳定的贸易通道。

因此,自黄帝时代到夏朝,应当是草原丝绸之路起源与形成的时期。二、草原丝绸之路的延续与发展

1、商朝

商朝是畜牧业、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十分繁荣的朝代。商朝为征服北方的游牧民族进行了长期的战争。高宗武丁时期,征伐鬼方的战役多达300多次。武丁平定北方,号称商朝的“中兴之主”。当时的人们歌颂道:“武王靡不胜”,“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⑦这就形成了北方较为安定的社会局面,以至于朝贡、贸易之旅不绝于途,氐、羌之属也成为中原的常客。殷商之际,是中原与草原经济、贸易大发展的时期,中原地区出土的大量畜骨及甲骨文记载,内蒙古地区考古发现的商代青铜器及中原风格的工艺品等,都是历史的明证。但是,当时的贸易通道,则有待于考古发现与研究论证。

2、周朝至春秋、战国时期

周朝的先民起源于西北的古羌族,在关中地区建立中央王朝之后,为保证北方安全,曾多次大规模用兵。周武王征伐戎狄,“放逐戎夷泾、洛之北,以时入贡,名曰荒服”。⑧这就形成了具有一定规范的岁贡,即戎夷以土特产贡献周王朝,周王朝则按贡品价值给予答赐的朝贡贸易。周康王曾一次俘获鬼方人众13000多名及大量牲畜、车辆。周穆王征伐犬戎,一次即“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即战胜并俘获了四个以白狼为图腾、四个以白鹿为图腾的犬戎部落。周宣王曾数次派大军打到猃狁故地大原———河套北部地区,并派大将南仲在鄂尔多斯高原西部的黄河南岸(今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境内)修筑了朔方城,派兵驻守。⑨这应当是中原王朝在北方草原建筑的第一座城。不论是大军征伐,还是保证朔方城守将士的军需供应,都必须要有运输通道。和平时期,这样的通道也就成为“商道”。据史书记载,周朝的道路建设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尤其是京城及周边地区,“周道如砥,其直如矢”。⑩

据《穆天子传》记载,穆王十七年(公元前930年),周穆王曾出京城期间,北行山西至内蒙古河套一带,西行至青海,新疆,至昆仑丘,会见西王母。周穆王出行与返回时,均曾于犬戎、河宗氏之地停留并宴会,并互赠礼品,反映当时内蒙古中部地区与中原已有便利的交通。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原与北方民族大交流、大融合的时期。越武灵王“胡服骑射”,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设云中郡。云中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东行可通达代郡(今河北蔚县)、原阳(今呼和浩特市东南),西行可经九原(今包头市麻池古城)达高阙(今包头市西昆都仑沟)、或南行经榆中(鄂尔多斯东部)至秦国都城咸阳,也可由云中直接西行榆中至咸阳。

燕国位居河北省东北部、辽宁西部、内蒙古赤峰市地区、与东胡接壤。燕将秦开“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遂于燕山北麓设置右北平郡,修筑道路,南行可经七老图山(五虎玛梁)、渡濡水(今滦河)、过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至蓟(今北京市):北行可沿老哈河、过西拉木伦河至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贝尔地区。3、秦、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