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姓啥不重要,谁当皇帝都得靠我们!说说南北朝豪门大姓那些事

2020-09-24 09:48:12 作者: 江山姓啥不重

前文提要:杨坚晚年凄凉,被杨广和杨素玩弄于股掌。杨广打败了所有竞争对手后终得继位,于是大兴土木,迁都洛阳兴建新京,又开凿运河南下江都。新都建成后,大业二年七月,出身望族弘农杨氏的楚国公司徒杨素亡故。而我们的主人公李靖,要到大业之后才被重新起用为县官。

西魏北周的政治体系内,有一股游离于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系统外的门阀势力是值得注意的。这股势力在西魏的最初代表,乃是出身“太原王氏”的王思政,王思政本人在西魏的政治地图中,最初属于魏帝集团。《周书.卷十六 列传第八》中说:“自大统十六年以前,十二大将军外,念贤及王思政亦作大将军。然贤作牧陇右,思政出镇河南,并不在领兵之限。”据此很多人以为王思政与十二大将军同级,然而实际却并非如此。

▲今天位于山西太原晋祠内的王氏太原堂祠堂,图/网络。

王思政本人乃是于大统十三年升大将军,当时后来授八柱国的那批人当中,除宇文泰本人于大统初已经授柱国外,其他诸位都也还只是大将军或者甚至可能只是开府,因此王思政在大统十三年及之前,实际上是与后来授诸柱国的那批人(赵贵、独孤信等人)同级,而不是与大统十六年的诸大将军同级。大统十六年的十二大将军,差不多全部是当年在府兵建设整编的过程中,为满足府兵编制之需要而紧急擢拔提升的,其势力威望是不能与八柱国比肩的。

另外此处所说的念贤和王思政“并不在领兵之限”,其实不是说他们没有资格统领军队。而是因为他们出镇在外,只统领所属部曲和州郡兵,而不掌握中央宿卫部队的指挥权。

至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念贤和王思政都是跟随孝武帝入关,属于魏帝集团线上的人——念贤和王思政曾经都是魏孝武帝亲信的中军大都督,总领宿卫兵,保护孝武对抗高欢,而西迁关中的主力就是他们。他们显然是遭到了宇文泰集团的集体排斥——所以念贤被弄到陇右、王思政被踢到了河南。

▲北魏孝武帝剧照,图/网络。

在孝武帝西迁前后,担任中军大都督的至少还有元宝炬和元欣。其顺序大致是孝武和高欢翻脸之前王思政为中军大将军、大都督;翻脸之后元宝炬为中军四面大都督,念贤当时为中军北面大都督,正是在元宝炬麾下;孝武西迁之后,元宝炬登基为西魏文帝,而元欣接任为中军大都督。念贤和王思政都是和魏室撇不开关系的人。宇文泰能够坐稳西魏的江山,除去自身过人的政治智慧外,也得益于非凡的运气,其一是当年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所杀,李虎跑到荆州求贺拔胜往关西统帅贺拔岳旧部,贺拔胜竟然犹疑不定未曾前往,从而给了宇文泰上位的机会。其二孝武西迁后的当年,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威才稳固其统治权威,而当时荆州集团这帮人自贺拔胜、独孤信以下正因为被侯景打败全体逃亡到南朝梁武帝那里避难。结果这两个可能使宇文泰下地狱的关键时刻,其内部最大的反对派都阴差阳错没有出现。等到贺拔胜、独孤信、杨忠他们先后只身返回长安的时候,坐在西魏帝位宝座上的已经是宇文泰拥立的西魏文帝元宝炬。这个时候,已经不是贺拔胜、独孤信向宇文泰追问弑君责任的问题,而是反过来轮到宇文泰代表魏帝追查他们败亡于侯景的责任的问题了。)

▲宇文泰剧照,图/网络。

(琅牙弓月先生在《贺拔胜集团与西魏周隋的政治》一文中,曾经引用毛汉光先生的《西魏府兵史论》和周双林先生的《北周赵贵、独孤信事件考论》指出:“与贺拔胜集团并列的还有宇文泰亲信集团、侯莫陈悦残部、以及魏帝的亲信势力。”既是说明西魏政权内部存在的四大势力集团区分,但是这四大集团的实力在不同时代并非平均分布的。尤其是宇文护掌权之后,为了巩固个人的专制地位,在打压非宇文泰集团势力的同时,也将很多原本依附于宇文泰集团的势力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造成几乎以宇文氏亲信集团对阵反宇文氏同盟的局面。此事以后另加详细分析。)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