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与刘备、曹操齐名,为何历史给他机会,他也未能统一天下?

2020-10-06 08:45:39 作者: 孙权与刘备、

孙权是三国三巨头之一,与曹操、刘备齐名,是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对比曹操和刘备,孙权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他比曹操和刘备出生的晚,而且还比曹操、刘备活得长久。但孙权在历史上是一个典型的先明后暗的君主,看其前期作为确实可与曹操、刘备一拼,但看其后期所为就差了很多。因此还有人提出疑问,用孙权与司马懿对比,说司马懿长寿谋得了魏国实权,最后成功灭掉了魏国,而孙权作为与曹操、刘备齐名的巨头,为何没能在熬死曹操、刘备等人后,发挥威力,一统三国呢?这就不得不看看孙权后期的作为了。

孙权与三国各巨头之间年纪梳理:

孙权生于182年,死于252年,享年71岁,比曹操整整小了27岁,比曹操晚死了32年;孙权比刘备小21岁,比刘备晚死了29年。再看孙权与诸葛亮、司马懿的年龄对比,孙权与诸葛亮和司马懿是同龄人,他只比诸葛亮小1岁,但比诸葛亮晚死了18年;孙权比司马懿小3岁,比司马懿晚死1年。按三国早期人才多,后期人才相对凋零的情况看,以孙权早期的表现看,他应该在曹操、刘备去世后,大有作为才对,为什么在其人生的后半程,孙权的表现越来越差,还自毁长城,在后事安排上出现重大失误呢?

孙权与曹操、刘备才能的对比:

孙权虽然与曹刘两位齐名,但其成长之路却与曹刘两人迥然不同,曹刘两人的基业都是从年轻时开始一刀一枪拼出来,孙权却是从父兄那里继承来的,所以孙权从一开始掌权就是一种守的心态。在三国期间著名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中,后两战都与东吴有关,且东吴全部取胜,但这两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属于防守战。孙权在中期时,也曾多次出兵北伐,但基本都是小规模的战斗,较大一点的就是两次合肥之战。期间,因为张辽等曹魏将领的抵抗,孙权的北伐基本都以失败告终。

孙权另有两次重要的军事行动也取得了胜利,一是扛住了曹丕的南征,二是成功谋夺了刘备的荆州。面对大战的时候,孙权多数时候并不像曹操和刘备一样亲临战场指挥,他总是将作战任务全部委托给其信任的将军,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由这些能力出众的人具体指挥作战,这样虽然有利于发挥主将的能力,但却在无形中淡化了幕后总指挥孙权的影响力。

孙权身上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孙权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都是因为冲得太往前,而死于非命,所以孙权自我保护意识极强,轻易不会身犯险地;二是因为孙权自身的军事指挥才能照比曹操和刘备要差一些,也不如周瑜、陆逊等人。

因私欲坏国事:

孙权除了军事扩张能力比曹刘两位逊色外,在后期处理国事家事时,也表现得越来越糟糕,特别是对于其子女的安排上,更是直接导致东吴后期的混乱。孙权后期对子女的管教是存在严重错误的,主要坏在了他对一子一女的偏宠上。孙权的四子孙霸和长女孙鲁班仗着孙权的偏宠,搅动国家政局陷入混乱。

孙权长子孙登死后,又立了三子孙和为太子,这个孙和倒也算得上一位合格的储君,但却偏偏有两个人不服他,搅和他的好事,这两个人就是孙鲁班和孙霸。孙权对子女间的争斗,本该以大局为重,维护太子的地位,但不知是老糊涂了还是心中另有想法,孙权竟相信孙霸和孙鲁班搬弄是非的言语,最终废掉了太子孙和,又赐死了孙霸,改立自己最小的儿子孙亮为太子。

安排的辅政大臣也不靠谱: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