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过去了,我们还是需要蔡元培

2020-09-11 04:21:39 作者: 100年过去

倘若真正在教育的旅途中经历一番智力的涤荡与美学的熏陶,我们将拥有丰沛的精神与坚韧的风骨,将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人,哪怕将来面对现实的重重重压,仍可保持一种进取之心去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而不会放弃自己的信念,俯首称臣。

这是对过去的反思,亦是对于未来的追问:改革开放40余年,我们确实需要一种打造标品的模式,以快速契合地投身到社会发展的步伐中;但是今天,当我们面临新的发展命题时,我们的教育又将何去何从?

今年7月底,华为总裁任正非一连走访了中国四所高校,探讨产学研的合作。他说, “未来我们拼什么,就是拼教育、拼人才。”

没有谁比华为更知道人才的重要性。早在2018年以前,华为就与国内外近300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受国际形势影响,国外的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等高校终止了与华为的合作,华为开始将产学研合作的重心逐渐转向国内各大高校。

只是当我们社会越来越多的精英阶层都不约而同地将孩子送往私立或者国际学校,不同程度的接受其他国家的文化与历史;当我们的青年都用世俗的、实用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专业或者评判别人的选择时,甘愿多年如一日坐在“冷板凳”上做学术与科研的还有多少人?

蔡元培说,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任正非说, “教授甘坐冷板凳,这就是中国的希望”。隔着100多年的光阴,两个人却有着知音般的默契。

我们需要蔡元培,需要的是一种大学的精神:是专致学问的毅力,是不慕荣利的耐心,也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坚持。因为它们,是构成中国未来的希望。

明教育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