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弓当挽强,弓箭在中国古代战场上的实战运用

2020-09-28 08:45:55 作者: 挽弓当挽强,

(上图)元世祖出猎图里的蒙古猎手

明朝初年,统治者对骑射能力的重视很大程度即是蒙古骑兵余威的体现。然而曾经的情况——军人普遍骑射娴熟,文儒之士善射者亦不鲜见,到明中期时已经为之大变。这主要是火器制造与应用的大发展导致的。虽然弓箭在射击频率上有一定优势,因此尚且可以作为与火器互补的兵器留在中国战争舞台上,而不是像弩一般几乎完全被排挤出中国战争舞台,但弓箭的重要性仍是难以避免地不如以往了。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创立者女真人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从肃慎、靺鞨、女真一路传承下来的骑射之风依然极盛。骑射作为清代军事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满族文化的核心内容,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清朝统治者亦将“骑射”与“国语”(满语)并列,当作支撑国家的八旗根本。为保持骑射传统, 清室采取了各种措施,比如规定八旗子弟参加科举,需先考步射、骑射,合格者才可继续参加乡试、会试考试。又比如武举考试无论乡试、会试、殿试,考试顺序皆为第一场骑射,第二场步射,第三场才是军略,前一场考试不合格者,不能参加接下来的考试。再比如建立考封制度,给没有爵位继承权的宗室通过考试获得一定等级爵位的可能,考试内容为骑射、步射、满汉翻译三项。

然而弓箭毕竟已经落后于世界武器发展潮流了。1840 年,中国的大门被西方殖民者以坚船利炮轰开之后,清帝国逐渐建立的新军队,已经不可能再以弓箭为主要武器了。弓箭,这种在中国军事实战中占据了几千年重要地位的武器,很快就被枪炮等近现代兵器所取代。失去了主要需求来源——军事用途,弓箭制造业也就此日薄西山,逐渐衰落了。

本文摘自《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