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邓散木《篆刻学》:“朱白相间印”及其对姓名章创作的启发

2020-09-12 01:08:55 作者: 细读邓散木《

古代的匠人是深具审美理想的,这充分体现在中国古代的印章里。比如,在汉印里就有半朱半白的印章,也有朱白相间的印章,这打破了印章非朱即白的审美样式,使印章之美大幅度地丰富起来。

邓散木先生在《篆刻学》私印章节下,专门讨论了朱白相间印:

(第四节、朱白相间印)

虽然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过朱白相间印,但我们仍沿着邓先生的思路走,也专门说说这一类私印,可以先看印例:

(汉双面穿带印:臣輝)

这是典型的汉私印,也是典型的朱白相间印,在这方印里,“臣”字是朱文,“輝”字是白文。盖出封泥来,是这样的效果:

(朱白相间的封泥效果)

这一类印,在汉印里极多。朱白分布依据文字多寡,形式又略有不同,有一朱二白,二朱一白的印例,如:

(一朱二白,二朱一白的印例)

这是说三字印:第一方“沈少卿”,沈字朱文,少卿白文;第二方“骆子功”,子功二字朱文,骆字白文。还有一朱三白,三朱一白,二朱二白的,比如:

(一朱三白、三朱一白、二朱二白)

这是说四字印:第一方“王广之印”,王字朱文,其余三字白文;第二方“笵通私印”,通字白文,其他三字朱文;第三方“孙世之印”,孙、印二字白文,世、止二字朱文。也就是说,在汉私印的朱白相间印里,只要是朱白排列组合能组合出来的印例,都可以找到实际的印例,古人们尝试了所有的可能。

那么,朱白文字的选择上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有!就是大抵笔画少的字用朱文,笔画多的用白文,其实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统一印面风格,乍一看,或者可以看作是统一的朱文,或者可以看作是统一的白文印,比如:

(朱白各半的印例)

这是两方四字印,朱白各半,一方是上朱下白,一方是左朱右白。但有共同之处,就是两方印中,凡字形相对简单的就处理成了朱文,如第一方里的“王、之”,第二方里的“之、印”;凡字形相对复杂的就处理成了白文,如第一方里的“充、印”,第二方里的“沈、宜”。

如果是两字印,就相对更明显,比如:

(二字印里的朱白相间)

这是一方二字私印,一朱一白,字形简单的“尹”处理成了朱文,字形复杂的“岁”字处理成了白文,实际视觉效果是朱白统一,既像是一方纯白文印,又像是一方纯朱文印。

其实,朱白相间印是工巧一类的印,私印应用较多,较正式的场合,不多见此类朱白相间印。这给我们后世的创作提供了不少创作思路:

当我们遇到入印文字相对繁复情况时,我们可以处理成满白印式,笔画繁多的文字处理成满白相对容易;当我们遇到入印文字有复简差异较大的情况时(这个差异是相对的,甚至也是可以人为选择调整的,因为汉字有异体字,同一个汉字有时还有不同的篆法),我们除了可以处理成疏密冲突相对极大的样式外,例如赵之谦大师经常这样做,这是相对还是比较正式的私印,如图:

(赵之谦的印例)

显然,第一方“王懿荣”三个字中,“王”字明显字形简单,刻成朱白相间印也无不可,但赵大师很可能是为了求其更为正式,于是选择了突出疏密的章法。同理,第二方“赵之谦印”,则“之”和“印”相对简单,另外两字相对繁复,其实也可以处理成朱白相间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