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子磕头换来的太上皇?刘邦为何“不待见”亲爹?

2020-09-11 22:43:04 作者: 给儿子磕头换

自古“百善孝为先”,纵观我国各朝各代,不管是百家争鸣,还是独尊儒术,孝道是自古都被人最重视的伦理道德。一个人如果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尽孝道不对父母好,说他其他方面的品德都是扯空话。而整个时期,汉朝在孝道方面尤为重视,可偏偏一手建立西汉政权的刘邦居然对自己的亲爹“不感冒”。

西汉政权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刘邦当了皇帝后,虽然后来把亲爹刘太公尊为“太上皇”,这刘太公也顺理成章成了中国第一个太上皇。但是据说这是老爹给儿子磕头称臣换来的。刘邦当上皇帝后,其实对老爹颇多意见看法,甚至纠结该谁给谁磕头好长一段时间。刘邦和刘太公的恩怨纠葛

我们知道,刘邦和朱元璋一样,都是草根出身,通过推翻原先的朝廷建立自己的政权的。秦朝灭亡后,刘邦通过垓下之战击败西楚霸王项羽,而后又击败各反对的诸侯,建立西汉政权。

刘邦剧照

原先的刘邦,在父亲眼里,是一个不务正业,最不成器的儿子。刘邦年轻时,是兄弟四人,他是最小的一个。在以务农为生的父亲眼里,相比四个兄弟,刘邦游手好闲,不喜欢劳动,为此没少挨刘太公的批斗。最让刘太公气愤的是,这刘邦懒都不说,整天喝酒赌博,欠一屁股债,成天混吃等死。可刘邦对于父亲这种看法都是我行我素,置之不理,索性刘太公后来也就不管这个“不成器”的儿子。

刘太公剧照

这刘太公三天一大骂,两天一小骂,纵然是刘邦“脸皮厚”,也是被父亲骂得一肚子的火,刘邦和父亲的恩怨也就是从这个时候结下的。直到后来刘邦斩蛇起义,正是平时刘邦结识的这些在父亲眼里的“狐朋狗友”支持下,得以不断壮大,一统天下。

这得了天下,兄弟朋友自然是不能忘记,该封赏就封赏,比如刘邦上台后,把母亲被封为昭灵皇后,大哥刘伯被封为武哀侯,二哥刘喜被封为代顷王, 四弟刘交被封为楚元王,姐姐被封为宣夫人等等。可这一圈牌打下来,封赏结束,唯独这老爹连个名分都没有。

在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中,还记载过这样一件事。

楚汉相争前期,这刘邦可是被项羽打得没了脾气,连在丰县的老爹,媳妇一干人等都被项羽是抓了当人质。

公元前203年,楚汉持续对峙,项羽为了逼迫刘邦,把刘太公绑到一个大大的砧板上面竖起来,威胁刘邦若是不投降就煮了刘太公。可项羽着实是没料到,刘邦的回答差点没把他噎死。

记载中,刘邦是这样说的。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这话翻译过来怎么说,就是我和你曾一起受命楚王(楚怀王熊心),结拜过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真要煮你爹我没话说,就分我一碗汤吧。求刘太公被项羽下锅时的心理阴影面积?

虽然项羽并没有这样做,也归还刘太公。可以上两件事,可以看出刘邦确实对老爹是不怎么“感冒”。第一个给儿子称臣的太上皇

这刘太公被刘邦接到宫后,刘邦虽然没有封老爹任何名分。但素来注重面子的刘邦还是经常登门拜访老爹,行父子之礼。这毕竟自己是皇帝,带头不孝难以服众。

这刘太公虽然享着清福,可是你说一大家子人人人都有封赏,唯独自己什么也没有,这心里肯定是堵得慌的,也不知道这刘邦葫芦里卖什么药。

直到某日,与管家闲谈之中,聪明的管家才和刘太公说了其中缘由,刘太公恍然大悟。

原文:“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皇帝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