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有两个没法战胜的对手: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是谁?

2020-09-15 14:07:20 作者: 司马懿有两个

司马懿当场就决定让张郃去了。但是心里却冷笑着:傻X。

张郃率领轻兵追杀蜀军,诸葛亮不紧不慢地命令军队:转身,干。于是,张郃就被诸葛亮干掉了。

《三国志》里,陈寿说诸葛亮治戎是长处,奇谋是短处。大概是因为治军是100分,奇谋才只拿到了95分吧。

诸葛亮的军队,就跟岳飞“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相似。

诸葛亮每次回师,都帅气得不得了:二伐回师,回马枪斩王双;四伐回师,回马枪斩张郃;他死了,回师,司马懿忽然决定“穷寇莫追”,不敢追了。

这样军纪严明的军队,实在是可怕。不是司马懿怂,完全是因为诸葛亮太强大了。

在诸葛亮这里,司马懿终于认识到了,什么叫作不可战胜的对手。只有成为了世界第二高峰,你才能亲身体会珠穆朗玛峰的伟大。

从此,司马懿不断用坚守的策略,阻拦诸葛亮的北伐。

销毁战区粮草,对诸葛亮的挑衅不闻不问,用骑兵包围蜀军东北西三路,却放着南边不管不问,就是要让蜀军知难而退。

最后,生生耗死了诸葛亮,也就成为了司马懿最为卓越的功绩。

五丈原的秋风萧瑟,七星灯却黯淡无光,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对垒并不出彩,但是足够彪炳史册,因为那可是诸葛亮啊,配作诸葛亮对手的哪有几个。

司马懿在诸葛亮身上学会了一件事情:当你遇到无法战胜的对手后,你需要忍耐。

司马懿的人生里有两个无法战胜的对手,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曹家。

无论怎样思考,没有上帝视角的情况下,我都不认为司马懿能够战胜这两者。

他的最后成功,靠的就是忍耐和时机。

我们往往把曹家想得太弱了,觉得司马懿能够轻而易举地取代曹家,一定是曹家落魄了。

其实虽然有没落,但绝对不至于落魄,曹家和夏侯家的政治联盟,掌握了朝堂很大一部分权柄。

最开始西线和东线战区的统帅都是曹家人,结果都身先士卒,率先死掉。

但这些其实都并不妨碍曹家继续传承下去,魏国灭亡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因为他得罪了一个不能得罪的对手。

不知道读者们是否还记得,我上一篇介绍了门阀士族颍川党。门阀士族在汉末到唐初的数百年里,一直暗地里左右着时局。

不管是司马代曹,还是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之后的“王与马共天下”,甚至到了唐初,门阀士族甚至觉得李唐皇族血统不纯,拒绝与其通婚。

士族的力量是这个阶段里,不可忽视的强大政治力量,所以司马懿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无论如何都想要靠近颍川党,因为颍川党是天下士族首领。

魏武帝曹操对门阀士族深恶痛绝,所以最开始制定的是唯才是举,不管出身,有本事就用。

这在最开始的乱世里还算好用,但是等到北方一定,门阀士族就开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

到了曹操暮年,甚至一提到南下,就会被这些利益集团集体劝谏,因为南下不符合这些利益集团当前的利益。

所以等到曹丕继位,为了缓和与士族的矛盾,采取了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并行的办法,这确保了世家大族子弟在权力阶层的世袭。

也就是因为这一次妥协,为魏国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曹丕时期与颍川士族集团的矛盾已经开始显现了。后者企图控制文官阶级,形成皇权之外的政治力量。

前者想要稀释门阀对政治的影响力,寻找制衡的手段。其实这种努力从曹操杀孔融开始就一直在进行。

也正是因为皇权和士族的矛盾不可调和,才越发显得后来横空出世的科举制那么妙不可言。

曹爽是有志改革,想要用皇权压倒士族的。所以作为抱颍川大腿起家的司马懿被雪藏。

感受到政治的倾向后,68岁的司马懿借口老伴张春华去世,要求退休。

本来是身处士族和皇权矛盾风口的一个人,突然退隐了。

这让皇权和士族都有些措手不及。

也就在司马懿退休的两年里,曹爽压制士族的行为越来越强硬,也让门阀士族越来越不爽。

看到这绝妙的好机会时,司马懿趁曹爽和他四个担任御林军将领的弟弟出城祭拜魏明帝的高平陵绝好机会,司马懿以司马师豢养的三千死士为武力基础,加上一群老同事的影响力接管御林军,发动政变,得到太后诏书,罢黜曹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