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荆州名士,帮过孙策坑过刘表,却坚决不做诸葛亮的姨夫

2020-09-22 10:50:08 作者: 此人是荆州名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至第八回,发生在孙坚命丧荆州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刘表、桓阶和孙策。原文如下:

孙策回到汉水,方知父亲被乱箭射死,尸首已被刘表军士扛抬入城去了,放声大哭。众军俱号泣。策曰:“父尸在彼,安得回乡!”黄盖曰:“今活捉黄祖在此,得一人入城讲和,将黄祖去换主公尸首。”言未毕,军吏桓阶出曰:“某与刘表有旧,愿入城为使。”策许之。桓阶入城见刘表,具说其事。表曰:“文台尸首、吾已用棺木盛贮在此。可速放回黄祖,两家各罢兵,再休侵犯。”

桓阶拜谢欲行,阶下蒯良出曰:“不可!不可!吾有一言,今江东诸军片甲不回。请先斩桓阶,然后用计。却说蒯良曰:“今孙坚已丧,其子皆幼。乘此虚弱之时,火速进军,江东一鼓可得。若还尸罢兵,容其养成气力,荆州之患也。”表曰:“吾有黄祖在彼营中,安忍弃之?”良曰:“舍一无谋黄祖而取江东,有何不可?”表曰:“吾与黄祖心腹之交,舍之不义。”遂送桓阶回营,相约以孙坚尸换黄祖。孙策换回黄祖,迎接灵柩,罢战回江东,葬父于曲阿之原。丧事已毕,引军居江都,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不在话下。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孙坚出兵荆州,连战连捷之际却突然中了埋伏,被刘表部将吕公射杀。得知孙坚丧命,黄盖提出以被俘的刘表部将黄祖交换孙坚的遗体,军吏桓阶主动要求前往襄阳去见刘表。不过,当桓阶见到刘表并提出交换条件后,刘表的谋士蒯良却坚决反对进行交换。同时,蒯良还提出应该立即发动进攻,将孙坚余部歼灭,以免日后祸乱荆州。最终,刘表以黄祖与自己是心腹之交为由,拒绝了蒯良的建议。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招贤纳士”,意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元代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中的“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小说中提到的孙坚入侵荆州之战,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据《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载:“初平三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不过,关于孙坚身亡的过程,历史中却有不同的说法。该传注引《典略》称:“祖败走,窜岘山中。坚乘胜夜追祖,祖部兵从竹木间暗射坚,杀之。”而《英雄记》则说:“刘表将吕公将兵缘山向坚,坚轻骑寻山讨公。公兵下石。中坚头,应时脑出物故。”

小说中提到的桓阶前往襄阳要回孙坚遗体之事,也是历史的真实,但作者对于桓阶身份的说法却是小说作者的虚构。据《三国志·桓阶传》载:“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也。仕郡功曹。太守孙坚举阶孝廉,除尚书郎。父丧还乡里。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这也就是说桓阶当时的职务是朝廷的尚书郎,并非是小说中的孙坚军吏。之所以去求见刘表要回孙坚遗体,主要是因为当年孙坚对自己有举荐之恩。

说到桓阶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中除了此次出场之外,再无踪迹,是个典型的龙套角色。但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此人不仅是曹魏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还差点成了诸葛亮的姨夫。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