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蒯通盖过苏秦,成为了战国以来的四大名嘴之首?

2020-09-24 14:06:05 作者: 为何说蒯通盖

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上古时代思想最为开放的时代,每一个学说都有自己的思想,在那个时候,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其中,在纵横家中,最具代表纵横家是苏秦和张仪,两个最出名的游说家和演讲家,

这两个师兄弟把各国当成了施展自己抱负的试验场。在这里头他们的表现可谓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

苏秦主张的是合纵。所谓“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是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阻止强国兼并的策略。

具体来说,苏秦提出合纵战略的宗旨在于遏阻秦国势力的进一步扩大,以免力量失衡格局进一步加剧。

合纵以维护均势为宗旨,以地缘政治论为认知基础,以联盟战略为应对手段。

这个思路以立论周密、视野宏阔、分析精湛、旨意高远,称之为地缘政治论的先驱是毫不为过的。

他以地缘政治因素作为研判国际形势、制定应对策略的主要依据,这种分析方法无疑具有现代的意义。

苏秦他一个人游说六国,最后竟至于六国都拜他为丞相,这个壮举秒杀多少人。有的人一生的梦想就只是一个丞相。

张仪则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得到秦惠王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受封为武信君。

此时的张仪以秦国的一己之力,抵抗着六国的围攻,致使秦国傲然屹立、岿然不动,简直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正因为俩人当时取得的卓越成就,后人把他们两个的成就都作当神一样的看待。

宋代的史学大家司马光就曾经评说过:“张仪和苏秦都是纵横学说游说于六国之间,都能居高位,享富贵。导致天下人都纷纷效仿,但是做的最好的是苏秦、张仪、邹衍三人最厉害。”

斗转星移,时间已到了秦朝末年。这时候又是一片天下大乱。各路英雄豪杰又可以一展雄风了。

下面再说说秦末汉初两位说客,郦食其和蒯通。

“ 郦生常为说客,驰使诸侯。”(《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汉·司马迁)

因为郦食其的出现,司马迁在为他做的传记里首次用了说客这个名词。可见郦食其也是很有成就的。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为刘邦立功上。

刘邦起兵后,“高阳酒徒”郦食其前来投奔,得到刘邦的重用。他用计攻克陈留,得到大批军粮。刘邦封他广野君出使各国诸侯; 后来劝秦将归降,不战而下武关。

刘邦一看,这个好呀,自己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拿下敌方的城郭,效率有多高呀!于是封郦食其为广野君,并且重用其弟郦商为将。对他愈加重视。

刘邦后来据守敖仓,要打齐国。郦食其又自告奋勇,主动到齐国当说客。到了齐国以后,拜见了齐王田广,对他说:“您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吗? ”

田广回答:“我不知道。 ”

郦食其说:“若是您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那么齐国就可以保全下来,若是不知道天下人心归向的话,那么齐国就不可能保全了。 ”

田广问道:“天下人心究竟归向谁呢? ”

郦食其说:“归向汉王刘邦。 ”

田广又问:“老先生为什么这样说呢? ”

有了这个话做引言,郦食其开始施展自己的嘴头子功夫了。一番形势分析,又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谏, 齐王果然听了郦食其的话,撤除了历下的兵守战备,天天和郦食其一起纵酒做乐。 就等待汉王刘邦前来接受了。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此话果然不假。郦食其凭着这三寸不烂之舌屡立战功,这次又拿下了齐国,这就引起了众怒来。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