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英主的奇思妙想,既成全了他,又毁了他

2020-09-24 14:05:44 作者: 一代英主的奇

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嬴姓,赵氏,名雍,赵雍,是战国时期赵国一位很有作为的君王,在他的统治下,赵国发展到了巅峰,十分强大。公元前307年,已经是一名成熟政治家的赵武灵王以孤注一掷的决断,发动了战国时代一次规模宏大的军政改革。赵武灵王的这次改革,与之前魏国李俚变法,秦国商鞅变法都有所不同,这次变法,并非臣子主导,而完全是赵武灵王这个国君的乾纲独断。

赵国版图

赵武灵王先召见肥义,与他共议天下事,五日而毕。然后选贤任能,削弱宗室大臣势力,提拔肥义、楼缓等人为国家重臣;在他们的协助下,力排众议,下令举国“将军、大夫、适嫡子、戍吏”皆衣胡服、习骑射,效仿北方游牧民族,改革过时的军制,建立起一支当时中原各国绝无仅有的精锐轻骑兵。

胡服骑射

对着保守派公子成等人的强烈反对呼声,赵武灵王以“虽千万人吾往矣之”的决心,慨然言道:“狂夫之乐,智者哀焉;愚者所笑,贤者察焉”,坚信为了让国家强大,哪怕举世皆敌,其他各国都来嘲笑胡服之事,也毫不在乎。这一套针对军事方向的改革,让赵国训练出了一批勇猛灵活的军队,战斗力十分强悍。

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在胡服骑射之后,相继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云中、雁门、代三郡,扩地千里,并修筑了“赵长城”,赵国因而得以强盛,成为战国晚期仅次于秦、齐之后的第三大军事强国。特别是军事力量,较之秦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名将迭出,士卒精勇,享有六国屏障的盛誉,与秦国并称为当世两大超级战国。

征战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赵武灵王传位于太子何,是为赵惠文王。他则自称为主父。赵武灵王之所以这样做,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与自己分别负责国内的政治和军事,自己可以全心专注于赵国激烈的对外军事斗争。赵武灵王在公元前299年就退位给了赵惠文王,这个时候的赵武灵王还是很理智的。他见过王室在旧王死后,王子们争夺王位的惨状,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也变成这样,他要在自己有生之年培养新王,让赵国的新旧交替能够和平过渡。

征战

赵武灵王的本意是在赵国构建二元政治,自己和儿子都是国中的君主,只是自己不再使用君王的称号,而是使用有着太上皇意思的主父称号。但随后赵武灵王就后悔自己退位的做法了。短短几年时间,自己的儿子赵惠文王已经成了赵国名正言顺的一把手。赵惠文王心胸宽广、善于纳谏,因此赢得了赵国许多大臣的拥护和支持。这对于雄心不已、一生追求辉煌的赵武灵王来说,难以接受。

勇猛君王

赵主父聪明的大脑此时又产生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念头,就是把赵国一分为二,两个儿子一人一国,互相制衡,而赵武灵王好在上面进行统御。这番设想却严重违背了政权构建的基本规律,分裂赵国,酝酿内战的危险,在兼并战争风潮涌动的战国时代,无论赵国贵族还是平民根本不可能接受。最终造成了赵国的内乱,史称“沙丘之乱”。

沙丘遗址

遭到大家的反对,但他并不甘心,在他的授意下,公子章向赵惠文王公开夺权,最后兵戎相见。公子章打不过,躲进赵武灵王的沙丘宫(在今河北广宗县)避难,但赵惠文王手下公子成派兵攻入主父宫,诛杀公子章及其党羽,主父不能制止。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