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故里 | 巴浪鱼之味

2020-09-11 08:09:17 作者: 妈祖故里 |

“带点巴浪干去吧。”

离家这么多年,出门前,母亲总会说这句话。她最关心我的吃饭问题。在湄洲岛人的认知里,一碗粥,一碟子巴浪干,就是一顿靠谱的饭。

一碗一碟一餐

巴浪干是用巴浪鱼晒的。这种学名叫蓝圆鲹的小鱼,生长在东海和南海里,群居于沙泥底质的沿岸和内湾。湄洲湾属于闽中渔场,这里水域温暖,洋流规律,是巴浪鱼的生长乐园。

上个世纪末的一个冬天,海洋学家在闽中渔场作调查。他们发现这里的鱼儿有百分之五是巴浪。其实,巴浪鱼的数量远远不止这些,因为冬季大巴浪还在默默地产卵,小巴浪则要经过冬春两季才能长大。

每年伏季休渔、偃息渔务的日子里,巴浪鱼得以平安成长。到八月开海,肥美的巴浪鱼将占据全年鱼获量的一半。

去年的一个夏夜,我跟随渔船出海捕巴浪。邻居玉宗在海里放了几张网。他在涨潮时出海,把鱼儿捞出,请进箩筐。巴浪在星空下的海面翻飞跳跃,蹦上船的让我一把摁住。鲜活的巴浪灵动可爱,背鳍下一抹深邃的蓝,肚子如同明月一样皎洁。它们在箩筐里蹦啊跳啊,热闹极了。玉宗带着丰收的喜悦漏夜回港,等在海边的人们像鸟儿一般,叽叽喳喳分拣一宿的收获。

“这是巴浪、这是假巴浪、这是浮目翁……”

每次在海边,女人们看到我这个戴眼镜的就会教我认鱼。乡情和习惯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传承。夏天的巴浪季,有忙不完的渔事,吃不完的海鲜,每个人都是愉悦的。

新鲜的巴浪鱼,肉质细腻鲜甜,吃起来方便。可以不刮鳞,剖肚后洗干净直接下锅料理……海岛人做菜从不精打细算,常常一煮就是好几斤。不过这对于我们来说也就是一顿饭的配菜而已。如果吉尼斯有吃巴浪的纪录,那多半是湄洲岛人创下的。

巴浪还有一种比较复杂的吃法,做地瓜粉团,这道菜流行于湄洲和惠安。巴浪煮熟后捞起,剥下鱼肉,和炒熟的花生仁一起混合地瓜粉拌成糊糊。将糊糊下到丝瓜汤里做成粉团汤,也可以在粉团汤里加米粉做成“地瓜粉团汤米粉”。这是个清甜消暑的食物,适合端着碗、乘着凉风坐在厝巷里吃。

不过,巴浪鱼的油脂多,容易腐坏,湄洲岛人叫“隔头”。隔头后的巴浪是不能吃的,它产生的组胺会让人过敏或食物中毒。可一到夏天,巴浪就满船满船地往岸上运,最好的方法是把它晒成干。

巴浪不起眼,晒成的干不像黄花鱼和鳗鱼那样叫作鲞,它只是卑微地叫巴浪干。这些年,海里的大鱼和人们捉迷藏,都躲了起来,朴实的巴浪鱼成了夏季渔汛的主角,社会地位陡然直升。

晒巴浪干每个岛民都很熟悉。在学生时代的暑假里,我也晒。通常我和母亲会赶着海潮去海边买鱼。在鱼市里一人一双筷子一个桶,弯着腰在鱼获堆里挑巴浪。等我和母亲买回,祖母已经把大目竹筐洗干净了。母亲会把鱼冲洗一遍,像码砖一样装到竹筐里,搭到柴火灶里去煮。祖母负责烧火,我负责拿楼上晒。这时候太阳刚升起不久,湿哒哒的巴浪鱼将迎来太阳一天的炙烤。日落前,祖母会命我去收,鱼干被我晒得越来越少。

将干未干的巴浪是最好吃的,饶有嚼劲,很香。不过巴浪一定要晒到全干才行,不然容易变质。全干的巴浪很硬,适合拿来配酒,有一股长情的咸香。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