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精密测量专场赛”决赛今举行,看看哪些创新医疗器械获奖了

2020-09-16 21:47:01 作者: “人体精密测

9月16日,第三届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人体精密测量专场赛”决赛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经过初赛、复赛的层层选拔,来自全国的17支项目团队从148支报名团队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在通过项目路演、作品展示、专家问答等多个环节的激烈角逐后,“一次性抛弃型裸眼3D高清电子支气管内窥镜”、“第二代微滴式数字PCR”和“全自动血栓弹力图分析仪”等3个项目团队最终夺得大赛一等奖。“国内首创碟式微流控POCT免疫联检诊断平台”、“一种应用在蛋白质免疫研究中全新无损定性定量化学发光成像仪”、“AD医疗助手”、“可穿戴自主康复评估及智能训练系统”、“膀胱容量测定仪”、“基于光纤传感器的医疗健康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基于SOCS的AI诊疗医用软性电子内窥镜”等7个项目团队获得大赛二等奖,“骨超声诊疗仪”等7个项目获得三等奖。

获得一等奖的团队

本次大赛由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指导,由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和安吉县人民政府承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和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协办。来自我国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创新团队,充分展示了我国在人体精密测量领域的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发展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协作组(IHPC)共同发起人金力指出,人体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设备是未来支撑生命科学创新和精准医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技术和关键工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全尺度的、全周期的、从微观到宏观的、精密系统的测量,我们才能进一步了解各种表型和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关系。”金力表示,“测得更深、测得更精、测得更全”将是人体测量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主旋律”;人体精密测量技术的不断提升将为科学家绘制探索人类健康奥秘的新一代“导航图”提供关键支撑。

据介绍,作为本次大赛主要承办方的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是应上海市要求,由复旦大学牵头发起成立的独立法人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作为组织实施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的战略科技力量与核心研发平台,定位为推动国际、国内合作的服务协调机构,并将着力创建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领域的高水平研发机构和高质量产业化机构。研究院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加强与国内各方力量的深度合作,加速推动中国在人体精密测量和人类表型组相关领域的创新技术突破与产学研合作,共同为实施“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西湖大学副校长许田教授任专场赛决赛评委会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耿道颖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康熙雄教授、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副所长张宜川研究员、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副总姜洪焱、普华资本管理合伙人周密、聚明创投管理合伙人郭华等担任专场赛决赛评委。

金力院士、浙江大学医学中心副主任田梅教授、浙江冠科美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和全球首席执行官余国良博士等在颁奖典礼上为各获奖团队颁奖。

附:一等奖作品介绍

一次性抛弃型裸眼3D高清电子支气管内窥镜

采用尼龙和医用PEEK材料制作可抛弃性镜体,手轮材料全部替代重复性使用的金属材料,蛇骨采用PEET可抛弃,在功能完全的情况下降低一次性使用的成本,外径5毫米的插入部依然拥有2.0的钳道可以进行吸引和器械通过,采用全部抛弃和部分抛弃降低使用成本。

第二代微滴式数字PCR

"数字PCR作为下一代核酸检测技术,通过将样本分割,独立扩增检测,具有超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同时能够实现绝对定量,是分子诊断领域的一次技术革命。然而目前市面产品都面临使用成本过高,操作复杂的问题难以投入使用。

相较于上一代分子诊断技术,现有数字PCR产品依赖需要精密加工的微流控耗材,单样本检测成本提高了10倍。且样本分割,扩增检测需要在独立的三台设备中进行,涉及复杂的手工操作,全程需要人员值守,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极高。从样本上机到输出检测结果需要近5个小时,完全无法适应临床快检需求。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