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胜在讨伐方腊前离开,为何在鲁智深生擒方腊后,又顿悟坐化?

2020-09-12 19:31:02 作者: 公孙胜在讨伐

一·梁山好汉中的道家代表

"水浒传"全书一百二十篇,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其一为招安前,二为招安后。招安后发生一件大事,征战方腊,这里可以说是全书的分界线。征战方腊之前梁山泊可以说是一个神奇所在,自带主角光环,全场战无不胜,一百单八将,历经百战未伤损一人。可是到了这里,就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一战方腊起,九死一生还",毫不夸张地说,梁山好汉在此消耗殆尽。这样巨大的剧情转变,让人们都十分感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说的话,在征战方腊之前究竟发生了怎样的事呢?原著中埋下最大的伏笔,就是一百单八将之一的公孙胜离开梁山泊,他的离开则暗示了梁山泊的没落。

公孙胜作为梁山好汉,最著名的不是别的,有些人说他修道有成,会很多神奇的法术,实则不然,他的名头仅仅是因为他是水泊梁山唯一一位修道的法师。其实仔细翻一翻历史古书就明白了。道家自古以来在我国的文化中,就占有很大的分量,每当发生历史巨变之时,肯定会有一个修道之人来助力有才之人平定天下。

在这里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秦末汉初天下大乱,助刘邦一统天下的张亮就是一位修道之人,张亮的师傅黄石公,丢鞋验张良,授予张良平定天下之法。汉末,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甚至在战争之中也多次运用道家秘术,以获胜利。明朝初年刘伯温亦是道家中人。等等,这样的人设慢慢变成了一种必然。

曹雪芹先生的水浒传,对道士这个人设也是不可缺失的。公孙胜,就成功的担任了这个人设。很多人会说,智多星吴用,不也是一个道士吗?这个我们根据一些细节就能看出,曹雪芹先生的用意了。虽说吴用总是一副道士的装扮,可他却和道士没多大关系。

水浒早期,有一回是,智取生辰纲。那次公孙胜和吴用同时出现在了一起,而且还是为了办同一件事。大事有成之后,两人虽一同上了梁山。知道宋江也到了梁山后,以招安既得富贵为中心,这时候吴用便深信其说,跟随宋江,而公孙胜则是借口回家探望老母,离开了梁山泊。这样的鲜明对比,足以看清谁才是真正的道家传人了。

二,公孙胜离开的真正原因

这样说,吴用与真正的道家传人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上面说的,张良,孔明,刘伯温这些人出仕的本心,是为了天下太平,是为了众生,他们绝不是为了荣华富贵,更不是为了当官发财。所以说,只有公孙胜才能算是修道真人,拥有道家的洒脱豪放的特点。

正道是:显达之时要兼济天下,贫穷落难之时可以独善其身。反观公孙胜先生的一生,开始的时候投奔晁盖,后来呢又选择脱离宋江,显而易见公孙胜就是曹先生要写的代表道家的人。而且从原著知公孙胜真正看好的是晁盖并非宋江。

当初公孙胜离开梁山后,被李逵和戴宗请回,也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地方。宋江等人真的算是阴狠毒辣之辈,做事太过极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宋江在全书之中的人物设定可以说就是为了摆脱自己贫穷受欺负的局面,何时有了能够飞黄腾达的机会,梁山泊就会在何时被解散。自始至终他都没有受到过道家的的认可。这也是为什么公孙胜要在征讨方腊时离开。

三花和尚鲁智深的大圆满

大家都知道,鲁智深是一个和尚,也就是说是佛家的,而佛家和道家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佛家讲究"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道家讲究"道不同不相为谋"。最终才有了,公孙胜离开梁山泊,鲁智深智擒方腊。

鲁智深自招安开始就一直反对宋江的每一步计划,可是他却始终未弃宋江而去。大和尚鲁智深在去世时,写了一句话"平生不曾修善果,只喜欢杀人放火。忽然间顿开金绳,又扯断了玉锁"。这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可想而知。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