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举摔柔:秣马厉兵向全运

2020-09-10 08:05:09 作者: 陕西举摔柔:

省摔跤队队员正在训练。 本报见习记者 雪野摄

随着十四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陕西省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省举摔柔中心)全员备战全运的节奏也加快了许多。2021年是奥运会、全运会的双大赛决胜之年。面对疫情、面对新的赛制和强大的对手,“祖国至上、崇尚科学、以苦为乐、敢争第一”的竞技观成为每位举重摔跤柔道项目教练员、运动员刻在心里的座右铭。

“沉寂”二十年的全运冠军

省举摔柔中心的前身是陕西省重竞技运动学校,成立至今,已为陕西夺下了4枚全运会金牌。中心主任杨长岭在陕西体育界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1987年在第六届全运会的跤台上,杨长岭获得了古典式摔跤57公斤级的冠军。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古典式摔跤决赛中,他拿下第4名,成为在奥运会摔跤项目拿分的陕西第一人,同时也一举刷新了中国摔跤队在奥运会上的成绩。

运动员时期没拿过奥运会金牌,这让杨长岭多少有些遗憾。退役后,因为不舍得离开摔跤运动,杨长岭选择投身教练员队伍,甘为人梯。中国摔跤队备战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国家集训队里都有他的身影。七运会结束后,他回到陕西担任省摔跤队主教练……

举重、摔跤、柔道运动都是苦行当,被业内统称为重竞技项目。但只要曾投身于此的人都爱重竞技爱得深沉、爱得彻底。

在杨长岭之后,更多优秀的教练员站了出来。在范雁军、纪建伟、杨五林等一大批教练员的努力下,省举摔柔中心先后培养出了景瑞雪、布合、彭飞这3位全运会冠军,以及陈桂明、张虎军、路德林等全国锦标赛冠军。这些后起之秀们不仅在国内赛场上为陕西捧回了一块块沉甸甸的奖牌,更在世界锦标赛、奥运会中不断擦亮陕西省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的“金字招牌”。

教练员“回炉”再做运动员

国家体育总局在十四运会改革思路中明确指出,要将基础体能测试作为获取决赛资格入场券的重要指标。因此,从今年夏训开始,省举摔柔中心精心制定了整体训练计划及重点冲金运动员个性化、针对性训练计划。对于风华正茂的年轻运动员来说,只要肯下功夫,体能提升速度很快。但对于一些老将来说,体能测试成了他们登上十四运会赛场的“拦路虎”。

1990年出生的赵呼和在陕西男子自由式摔跤队中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将。十二运会上,赵呼和第一次站上了全运会的跤台,并一路杀入决赛。面对广东的老将陈华,欠缺大赛经验的他以1:2的比分惜败获得银牌。

十二运会结束后,赵呼和摩拳擦掌,准备向十三运会的最高领奖台发起冲击。可就在这时,这个靠胳膊吃饭,曾遭遇肩膀反复脱臼都不皱眉头的蒙古汉子,却得知自己主攻的55公斤级自由式摔跤项目被取消了。这个消息如一柄大锤几乎将他击碎。心灰意冷的赵呼和只能退役转做教练,帮助其他队员进行备战训练。

赵呼和的生活原本就会这样一直平淡下去。但当十四运会竞赛章程发布以后,他惊喜地发现,55公斤级自由式摔跤项目恢复了!这个对摔跤充满执念的男人决定重新穿上那件如今已经显得有点紧的摔跤服,勇敢而坚定地站进了全是年轻运动员的队列。

对于十四运会,赵呼和充满期待。他表示,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在技术的打磨、技巧的练习方面也一直在坚持。现在唯一需要战胜的就是自己的年龄。他说:“我还有一年时间。我唯一要做的就是通过体能测试,冲进十四运会,完成自我突破!”

“铁马甲”变成“体能衣”

为了保障运动员们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省举摔柔中心格外注重“走出去、请进来”的训练方法,并在科技助力方面不断加大投入。

目前,省举摔柔中心为摔跤队伍专门聘请了1名俄罗斯教练员、1名俄罗斯陪练以及1名专攻体能训练的韩国教练员。3名外教同中心的优秀教练员配合,结合国内外最先进的训练方式,狠抓技术细节,帮助运动员在专项中提升能力,同时针对重点运动员的技术特点进行个性化训练安排。

当年,为了备战十三运会,省举摔柔中心曾为重点运动员彭飞准备了一套15公斤重的“铁马甲”。只要有训练,彭飞就得穿着它。这件“铁马甲”在强化肌肉耐力与爆发力方面都起到了极大作用。时过境迁,那件靠钢板增重的“铁马甲”如今已换成了高科技的“体能衣”。同时,省举摔柔中心也积极同陕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合作。以省体科所专家李天荣为首的科研团队不仅通过设立科研攻关项目,为彭飞等重点运动员提供生理生化监控、对手技术特点数据分析,还通过最先进的训练、康复设备帮助运动员们提升训练效果、摆脱伤病困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