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满满的古代奢侈品:香囊

2020-09-14 15:13:34 作者: 情深满满的古

前言

香囊作为古代人喜爱佩戴的饰品之一,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和情怀。大多香囊靠着精巧的外形,清淡的香味深得古代百姓的心意,直至今日也有很多人有着特别的“香囊情结”。作为中国引以自豪的香囊文化,自然有着深厚的底蕴。比如一些体现女子编织技巧的高超,爱慕的双方互赠表意,甚至还有借题抒怀的,这些都是一些典型特征。

当然,香囊的特别意象和底蕴不是朝夕可得的,从很早的时候,香囊文化就开始沿着历史的河流流淌起来,逐渐发展成中华文化上的奇葩和一股曾盛行一时的潮流。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香囊,去探寻香囊的魅力吧。香囊名称的由来、出现的起源

香囊在古代也被称“佩帷”、“容臭”,是由彩色的丝线在布上缝上各种各样美丽繁复,或者特殊含义图案花纹的囊袋,并在里面装上香料。这其中的香料一般都是用香草药材一类研磨成粉末制成的。一开始是由佩囊发展来的香囊,而佩囊是古人用来装一些随身物品的袋子。

因为古代服装的限制,大都没有口袋,因此佩囊的用处还是很广泛的,比如印章,金钱一类的都会放到里面便于携带,所以被称之为“佩囊”,又称之为“荷囊”。香囊正是衍生出的类别之一,如其名是装着香物的小囊袋,多用于审美装饰,驱虫辟邪。

从文献的历史记载来看,古人开始佩戴香囊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更准确地追溯到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记载看出,在殷周时就应该也有香囊的面孔出现了。《礼记》记载:“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皆佩容臭”。

据此推测,这里所提到的“容臭”,应该就是香囊的最早形态。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在当时时代,未成年人早起洗漱后,佩戴香囊是对父母长辈的基本尊重,这也是香囊刚出现不久,体现的“礼”。由“步步生香”的简单饰品到“外形繁复”的地位显示

大约从春秋战国开始流行香囊的佩戴,屈原曾在《离骚》中写道,“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椒专佞以慢慆兮,又欲充夫佩帏”,

说明了当时香囊中所存放包裹起来的正是一些香草,这些香草也都是经过一些精挑细选收集到的,并且选择一些适合盛放香料又能散发出香味材质的“佩帏”来制成香囊,方便它随身携带。一方面是佩戴时看起来精巧可人,另一方面它的香味随着步步步生风而四处飘散,沁人心脾,达到愉悦身心的作用。还有一种将香囊放置书上,可以有效地驱虫,从而更好地保护书籍。

在古时,幽香的体味能够体现和展示自己尊贵的身份。汉魏时期,文献中已经出现明确的“香囊”的记载,这时流行佩挂香囊,将其系在肘臂下,并将香囊藏放在古人的长袖中,这样在人们轻轻摆动衣袖的时候,会有清香通过衣袖散发出来,充满优雅的气质格调。

还有外出游玩狩猎的贵族们也会随身携带着香囊,途中所经之处,都能带来一阵清香,令人遐往。宫廷的妃子们也经常在香囊内放上一些香料和药材,并在其外形上下功夫,做成不同形状,用作装饰的作用。

唐朝的人们习惯焚香,无论是地位尊贵的朝廷之人、贵族,还是普通的百姓都十分热爱熏香,熏香已经普及到人们生活的各处。在当时正是佛教传入中国的兴盛时期,所以一大批佛教的信仰者和爱好者纷纷主动去接受和学习佛教文化,这其中就包括熏香的习俗。香囊的佩戴离不开这一习俗的出现,人们常常在室内熏香,而出门后为了时时保持熏香的习惯,就采用了佩戴香囊的方法。

室内的熏香必须有做到盛放作用的器皿,在当时的器具比较昂贵,贵族甚至还有采用金银材质的熏香器,并在上面设计了十分繁复的纹理,以显示格调和地位。后来为了在外显示地位和品位,通过不同的香囊上的纹理和香囊制作香料成本来提升自己的品位,尤其在当时上流社会的男女,不仅随身带着,还有在车架上悬挂装饰的。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