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太上皇后,李渊对唐帝国还有影响,他为什么不把皇位夺回来?

2020-09-14 19:31:19 作者: 成为太上皇后

导语:

在封建社会,皇家的孩子从一生下来就担负着一定的责任。在权力面前,这些身份的人经历着无数的斗争。

一个开国皇帝更是艰难,他不像太子一样有一定的身份,一切都需要个人打拼。唐代,之所以能取得非凡成就,离不开前两位帝王的打拼。他们之间的结交工作充满着血腥,在这种矛盾冲突下,李渊被迫成了太上皇,尽管如此,但他对唐帝国依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被迫退出的他还有一定的热量,那么为什么他不把皇位再抢回来呢?纵观历史便可知晓,其实夺回来并非易事,也非明智的选择。李渊手中缺少重要的军权

1.李始终没有掌握核心实力

从封建大国来看,一个君王最在意的就是军队的所属权。它有助于自己夺取天下,还可以守护天下,是最能给帝王带来安全感的武器。一个国家的开创者在最初的阶段里,除了安抚民生之外,首先要做的就是收归各方面的军权,将其集中在自己手中。

李渊有多个儿子,在天下还没有姓李之前,这些孩子和父亲一起四处征战。特别是李世民,本身具有较高的天赋,才能和品质相结合,使他在每一次任务中都能有比较高的完成度。

经过多年的积累,这个孩子手中占有的军权占据最大部分,甚至超过自己的父亲。江山是李家人共同打下来的,这样的模式在历史上比较少见,父亲也没有做出防备,认为只要把位置传递给指定的太子就可以了。

但是一切并没有如他计划中的那样实行,世民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经过精心布化之后,他把重要的军权全部集中了自己手中,为此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手足之情。这个孩子不仅拥有重要的权力,而且所属的将领忠心耿耿,他们是一起出生入死的人,可以时刻捍卫这位新太子的尊严和地位。

面对这样的局面,只有帝王空空躯壳的父亲已经阻挡不住这个孩子前进的脚步了。这个孩子想要继位的决心是简单明了的,而身边除此之外已经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

2.孩儿威望过大,父亲已失去野心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新的继承者不是一个萌新小白,他有着长期的作战积累,不管是才能还是品行都深得手下人的喜欢。

他的每一步走得稳重且踏实,在做出震惊世人的举动之时,他已经默默地准备了多年,在军中的威望始终保持在最高的水平。所以当他有野心的时候,军中之人对他是信服的,并且愿意支持他完成这项事业。寡不敌众,李渊在此时只能选择听从孩子的安排。

“歌七德,舞七德,圣人有作垂无极”,他在位的前期,通过一些有效的举措将一个帝国的帷幕慢慢拉起,为国家的兴盛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

他的这些行为得到了国人的支持,即使在退位之后,他之前的策略和布局对时代依然有深深的影响。位置没有坐几年的他,可能有过不甘心,但是他始终没有做出出格的行为。

首先新人君主是自己的亲儿子,从任何角度来看,这个孩子都有继位的正当理由,即使他的手段比较出奇,但是他都做出了合理的解释,认为伤害那些兄弟是出于自卫。既有权,又有继承的理由,天下人对此是认可的。

如果太上皇在此刻向天下人展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那么受到世人排挤的可能是他自己。而且他所占的军权并不多,想要完成复辟,成功的机会非常渺茫。与其如此,倒不如安稳地度过一个晚年。太上皇并非为完全自由之人

1.李渊身边没有可重用的人

自古以来的帝王,想要完成大事,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知人善用,发挥身边人的优势来帮助自己,才能更好地完成一个目标。李渊想要得到他以前的东西,同样需要可靠人士的帮忙,很多事情只能是自己谋划,但是不能亲自执行。新的帝王并非没有考虑过这样的事情,他设想过父亲的心思。

特别是在父亲惊慌错愕之时宣布消息之后,他知道父亲心中的那一根刺很难拔掉。为了防止极端的事情发生,新帝王表面上给父亲提供了良好的住所,舒适的生活环境。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