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昧”的古人们?重义轻生,究竟是可敬还是可笑?

2020-09-09 21:01:09 作者: “愚昧”的古

春秋,一个被称为“礼乐崩坏”的世道。周天子威权跌地,列国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伐交频频,兼并不断,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动荡和战乱年代。

这段历史中,枭雄豪杰乘势而起,小人物们则沦为历史的绿叶。他们有的人一生平平无奇,只在史书上留下片鳞半爪。即便这样,按照现代人的三观与认知,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仍然有许多不太能理解的地方。疑惑于古人们普遍一根筋,遇事不知变通,甚至有点逗比。可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却偏偏执着于最傻最笨的那种。

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价值理念,自然造就不同的处事方式。但正是这些春秋小人物们,知其不可而为之,也要坚守心中道义,哪怕为此献祭自身。正是这股“傻气”,才让人们看到在那个“春秋无义战”世道下闪耀着的“春秋有道义”。一部覆满尘埃的史书,即便过了千年岁月,还能向今人们传递一屡人性的晖光。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春秋历史中,那些籍籍无名的小人物们的所作所为,是“傻得可笑”还是“傻得可敬”,留给后人评说。

某天,安详的临淄城突然混乱喧嚣起来。

众人一打听,是大臣崔杼反了,正在攻杀齐庄公!

崔杼弑君

有个叫陈不占的人,当时正端着盘子吃饭。一听说国君有难,立马表示要去营救。周边的邻居们惊呆了,没看出来呀,你这家伙天生胆小怕事,临了居然有这份勇气。

事实上,陈不占真的很怂,虽然决定要去,但因为害怕,手一个劲哆嗦,饭勺都掉在了地上。上车的时候,浑身颤栗,车把手都抓不住。

连驾车的人都看不下去了,好心劝告:“你都怕成这样了,去又能干嘛呢?”

陈不占说:“为国赴难,营救国君,是大义;我胆小怕事,那是自己的问题;不能因私废公”。说完,便朝战场冲了过去。

当然结局也颇为荒诞,陈不占到了之后,只听闻刀剑相交的声音,就被活活吓死了。

虽然陈不占的所作所为活像个逗比,但后人仍然称赞其有“仁者之勇”。

《吕氏春秋》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齐国与晋国交战,有一个小兵在战场上弄丢了自己的戟,但捡到了一杆矛。丢失武器可是要受重罚的,小兵也拿不准丢戟得矛能不能抵消,一脸闷闷不乐的往回走。

期间遇上一个农夫,小兵问他:“我弄丢了戟,但是捡了一杆矛,能回去交差吗?”农夫回答:“戟和矛都是武器,咋不可以呢!”

直到遇到了高唐大夫叔无孙,小兵问了同样的问题。叔无孙说:“矛不是戟,戟不是矛,哪怕失一得一,这样回去也是交不了差的。”(成语“亡戟得矛”的出处)

小兵听后,便重新返回战场,然后阵亡。

叔无孙见此情景,感叹道:“都说君子让别人赴难,那么自己也一定要跟他共患难。”

言罢,驱车冲进战场,直至战死,也没有后退。

伍子胥之父伍奢受人诬陷,被楚平王诛杀。而伍子胥自己也受到牵连,先后逃亡宋国、郑国,最后被逼得没法,只有投奔吴国这一条路了。

结果刚出了韶关,就被一条大江拦住去路,恰好遇上了一位船夫,好心载他过江。

船夫见伍子胥没精打采、一副要饿死的样子。就让伍子胥原地等着,他去弄点吃的。但风声鹤唳的伍子胥怀疑船夫要去告官,就悄悄躲进芦苇丛里,只要情况不对立马跑路。

渔夫找来食物,发现人不见了,便冲着芦苇丛喊道:“躲在芦苇里的那个,你是落魄的士人吗?”一连喊了几声。伍子胥仔确定周遭没什么异样,这才从芦苇丛出来。

渔夫有点不满的,说:“好心帮你找吃的,为什么要怀疑我呢?”伍子胥脸上有点挂不住,只得含糊道:“我的命之前在老天爷手里,现在在老丈你手里,怎么会猜疑你呢?”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