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中进士后,回家干了三件事,其中有一件若不干,都没法当官

2020-09-16 10:49:23 作者: 曾国藩中进士

曾国藩中进士后,回家干了三件事,其中有一件若不干,都没法当官

按国家定制,翰林院庶吉士相当于“实习翰林”,应该在翰林院学习(即“住馆”), 三年学习期满举行“散馆考试”,根据成绩决定是否正式录用。但从清代中叶起,这 项制度已经大打折扣,不但学习时间缩短为一年,且留京、回乡自便,只需一年后参 加散馆考试即可。

因此点了翰林之后,曾国藩请假回家,在老家逍遥“把戏”(玩耍之意)了近一年。衣锦还乡是新科进士的惯例,曾国藩返乡的目的有三。一是整修门楣,光宗耀祖。曾家老屋门前竖起了旗杆,曾国藩遍拜各地曾氏宗祠,还重修了族谱。二是充分休息, 以抵偿自己十年寒窗的辛苦。日记中甚至有“昨夜打牌未睡”等记载。三则是为将来进京当官筹集“资本”。此事不干,根本没法当官!

为什么要筹集“资本”呢?这是因为清代财政制度和今天有很大不同。首先,传统时代交通不便,进京当官,需要花掉一笔很大的路费,对于湖南到京城这么远的路程来说一般要一二百两。这笔钱要由官员自己出。其次,翰林等官员薪俸很低,而国家又无公款配给之制。到达北京之后,住房、官服、仆役,种种花费均需自己负担。 所以进京“创立”之初,必须有一笔巨款垫底。

一般来讲,这笔巨款的解决方式有三种。第一种,家里经济实力雄厚的,会由家庭提供。第二种,经济条件一般的,只能“打秋风”。正如康有为所说:“故得第之始, 则丧廉寡耻,罗掘于乡里,抽丰于外官。”一个人一开始获得当官的资格,马上就要 丧失廉耻,因为他不是在乡里四处挖掘财源,就是到地方官那去打秋风。比如曾国藩 后来在家书中提到的一例,即他的好友陈源兖(岱云):岱云江南、山东之行无甚佳处,到京除偿债外,不过存二三百金。

陈岱云为了找钱,到江南、山东跑了一大圈,最后弄到的钱不多,除了还债外, 不过剩了二三百两。

第三种则是借钱,有的时候甚至是借高利贷。 因为筹不到钱没法到北京当官的情况在清代多有发生。比如康熙时的魏象枢,“其初的京官时,亦患无力,不能供职”。“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中进士后被钦点刑 部主事,因为家境贫困,无力支持当京官的花销,竟曾一度不想就任。所以筹措“进 京资本”,是曾国藩一家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而曾家所能想到的最主要的筹资方式就是“拜客”。 在前三种方式之外,曾国藩的拜客过程为我们提示了又一条主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另一种“打秋风”。只不过陈源兖打秋风的对象是外省官员,曾国藩 拜访的对象和借口都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