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和李陵多年知己,最后却成路人,只留下这首赠别诗,传颂千古

2020-09-16 22:42:22 作者: 苏武和李陵多

人生一世,知己难得,古往今来,始终不变而日久弥坚的友谊,让无数人心生向往,却总是可遇不可求。多少曾经形影不离的朋友,因为理想追求不同,最终分道扬镳;多少真正情投意合的兄弟,由于现实环境所迫,无奈天涯远隔。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成就了中国公认的友谊之典范,可后来还是以悲剧收场。

历史上关于友谊的悲剧实在太多了,尤其是朋友双方都是英雄豪杰,同为正人君子,却因为种种原因缘分中断,就像夜空中两颗相会的流星,渐行渐远,永不再见,思之每每令人唏嘘不已,西汉时的苏武和李陵就是这样的例子。

苏武出生在军人世家,父亲跟随大将卫青南征北战,屡获功绩,从小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苏武注重养德修身,立志将来为国效命。李陵出身更为显赫,他是名将飞将军李广之孙,自幼熟读兵书,苦练武艺,希望有朝一日也像爷爷一样驰骋疆场,杀敌立功,扬威大漠。

就这样苏武和李陵,既是形影不离的发小,又是共事一朝的同僚,关系是非同一般的亲密。年轻时,他们饮酒论道,笑傲风月,成家后,依然常聚一处,相谈甚欢。

而他们身处的时代,正在崛起的大汉王朝,当时并不太平,尤其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势力,不断骚扰边境地区,直接威胁京城安全。于是李陵觉得,自己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他主动请缨,勇敢地从爷爷手中接过重任,准备出师北征。

听说这个消息,苏武前来送行,他知道战争的残酷,与前途的莫测,因为即使是李广那样的神将,一生百战百胜,仍不免失期获罪,自刎军中的结局。他紧紧握住李陵的手,朋友就要远行,不知以后还能否相见,干了一杯壮行酒,苏武作诗一首,赠与李陵,表达希望虽然相隔千里,也要始终牵挂的感情,诗的前半首如下: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商。

十年磨一剑的李陵,不愧是名将之后,果然才能非凡,他率军深入匈奴腹地,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杀得匈奴人招架不住,只得求和。接到单于的请和书,汉武帝非常高兴,便决定派遣使团出使匈奴,与他们交换战俘,并带去丰厚的礼物,以示对其臣服于大汉的嘉奖,苏武作为团长,也在受命出使之列。

虽然匈奴表面上暂时示弱,但边境形势仍然错综复杂,不甚明朗,且匈奴人向来不守信用,一言不合就翻脸,完成使命显然是一个危险而艰巨的任务。苏武深知这一点,可王命难违,况且自己又是军门之后,他做好准备牺牲的准备,勇往直前,慷慨赴命。

和妻子告别后,苏武率领的使团从长安出发了,经过漫漫长途跋涉,几个月后,一行人终于到达匈奴王庭。见到汉朝使团,匈奴人表现得傲慢冷漠,苏武心中暗叫不好,果然没过多久,由于副团长参与了匈奴内部政变未遂,连累整个使团全被扣留,苏武被当作首犯遭受严刑审问。身为堂堂使节,却遇此侮辱,赤胆忠心的苏武决定以死维护大汉威严,拔剑自刎,所幸旁边的提审官出手夺下利剑,保住了苏武的性命。

看到苏武舍生取义的英雄举动,匈奴人震惊的同时,产生了一个邪恶无比的主意:招降苏武,以此羞辱汉武帝。你想死,我让你生不如死!看你能硬气多久!他们把苏武关进地窖,不给吃不给喝,过了几天,心想他一定撑不住会投降了,没想到苏武还是宁死不降,无奈的匈奴人只得把他流放到遥远的贝加尔湖,让他放牧,自生自灭,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肯放他回汉朝。

来到贝加尔湖这个苦寒之地,深受着饥饿和孤独,苏武的忠心却始终不移,他现在要做的是坚强地活下来,向敌人证明大汉臣子的钢铁意志。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