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临死前要喝毒酒自行了断,叛军为何拒绝?杨广最后怎么死的?

2020-09-23 12:58:24 作者: 杨广临死前要

隋炀帝杨广(569~618)在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皇帝。道好的人说他“功盖千秋”(指开挖大运河);说他坏的人骂他“祸国殃民”(指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迁都洛阳,劳命伤财)。

抛开这些不说,我认为他还是一个孬种加自恋狂,为何这样说呢?因为这货不敢面对失败,死前表现得婆婆妈妈、窝窝囊囊,毫无男子汉气概,和之前的杨广判若两人。

一个人的变化怎么那么大呢?

说实话,杨广年轻时也算一个人物。13岁封为晋王,16岁任左武卫大将军;20岁时率军队灭南陈,活捉南陈后主陈叔宝和他的宠妃张丽华;22岁奉命平定江南叛乱,随后任扬州总管;31岁率军北击突厥。

讲真这是一份相当不错的成绩单。

正是因为这些成绩,当然还有其它因素,他的老爸杨坚最终废了他哥哥杨勇,立他为太子。

别说这里面有什么阴谋,能让老爸“废长立幼”就说明杨广有能力。我觉得他比后来的李世民仁义,至少他没有用弓箭射死哥哥。

老爸杨坚死后,35岁的杨广继位。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说杨广“弑父奸母”并无确切记载,估计是李世民修史黑杨广的做法。

无论任何朝代,皇帝的初衷都是为了国家强盛,包括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或者改革。只不过都后来发现事与愿违。

杨广继位之初励精图治,治理的国家还算不错,隋朝最大的粮仓——兴洛仓到宋代还在用,据说杨广存下的粮食造福了唐太宗李世民。

杨广太急于求成,步子迈的太大会扯到蛋。国家刚稳定富裕,他开始了折腾,又是开挖大运河,又是迁都洛阳,国内折腾不算,还要远征高句丽,结果三征徒劳无功。杨广所作的这些不能说是错误的,但他没考虑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

有道是“一口吃不成胖子”。杨广违背历史规律,造成了隋朝家底被他折腾光了,老百姓没感到富裕带来的好处,反而被逼到了死亡边缘。于是全国各地烽烟四起,36路烟尘,72路反王割据一方。

造成乱局是杨广万万没想到的,经过14年的努力,原来所做的一切适得其反,无疑这是对他最大的打击,杨广破罐子破摔,走上了一条沉沦之路。

杨广之死

大业十四年三月(公元618年),面对乱局,杨广躲到了江都借酒浇愁。他感到了末日的来临。此时的他束手无策,想扭转局面是不可能了。唯一的心态就是过一天是一天。说白了就是鸵鸟战术,把自己脑袋埋在沙子里,眼不见心不烦。

杨广和萧淑妃天天喝酒淫乱,喝高了就对镜自言自语道:“好头颈,谁当斫(zhuo,砍、杀的意思)之”。到这时候了杨广还拽文。这就是杨广自恋的地方,到死还考虑谁来砍他,“任何一个反王都敢砍”。

杨广坐到皇帝位就应该想到有这一天,毕竟皇位人人垂涎三尺。看来他灭陈国时,没考虑陈叔宝的感受。

杨广几次想吃毒药自杀,但又舍不得好头颅,毒药最终又揣了起来。此时他想南逃,这时他的士兵不干了,毕竟这些士兵的家乡在北方,北方有他们的老婆孩子和父母。

于是士兵哗变把杨广捆了起来。这次政变的带头“大哥”是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和虎贲中郎将元礼等人。

杨广这时对曾经的小弟宇文化及说:“让我壮烈一回吧,我自己吃毒药自杀行不?”

宇文化及冷笑说,“你不是经常问谁能砍你漂亮的头颅吗?今天你成就我吧!”说罢上去一刀砍下了杨广的脑袋了。

50岁的隋炀帝杨广顷刻死于非命,他那颗漂亮的头颅被高高挂在了城门之上。

文/秉烛读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