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裴炎被武则天处斩,真是因为谋反吗?

2020-09-25 10:55:16 作者: 宰相裴炎被武

裴炎

公元681年,裴炎官拜侍中,成了大唐帝国宰相。他刚刚上任,就遇到这么一件事情。

突厥可汗阿史那伏念屡次侵扰中原,唐朝派大将裴行俭率军讨伐。阿史那伏念本来以为自己的部落距唐朝路途遥远,唐朝军队不会来,所以在军事上毫无防备。裴行俭就利用阿史那伏念这种侥幸心理,率军越过沙漠,奇袭突厥。

面对突然前来的唐朝军队,阿史那伏念一时间惊慌失措。为了减轻伤亡,尽快结束对突厥的战事,裴行俭以免除死罪为条件招降了阿史那伏念。

阿史那伏念

裴行俭平定突厥,立了大功,宰相裴炎对此非常嫉妒。裴炎怕裴行俭因为立功被提拔做宰相,跟自己争权,就向朝廷上奏说:“阿史那伏念是因为被唐朝军队围困,走投无路才投降的。”因为裴炎的上奏,阿史那伏念最后被判处了死刑。知道阿史那伏念被处死的消息后,裴行俭伤心地说:“杀了投降的人,恐怕以后再没有人投降了!”

从此以后,裴行俭就借口有病,不再出门了。裴炎斩杀降将,成功的阻止了裴行俭,个人阴谋得逞了,但使朝廷丧失了信誉。

裴行俭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重,裴炎受遗诏辅政,改任中书令,真正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

唐高宗驾崩后的第三天,裴炎就上奏疏:“太子并没有正式即位成为皇帝,也没有实际理政的经验,不适合发布敕令。太后先暂时垂帘听政,直接管理门下省,今后的政令都要听从太后的。”

这一次,是裴炎利用自己的威望和权势,力推天后武则天,使武则天有了正当干政的理由。

裴炎就是这么一个人。

公元684年唐中宗李显要提拔岳父当宰相,中书令裴炎不答应,俩人发生争吵——他是真的是以顾命大臣身份来主持工作了,居然敢和皇帝发生激烈的争执。

争执的结果是裴炎以“太后令”为由,拒绝草拟诏书,气得唐中宗当场骂娘:“我就是让他当皇上,也轮不着你管。”裴炎更刚硬,你骂娘,那我就找你娘告状去。转身将此事汇报给武太后,并且建议把这个不听话的皇帝给废掉。(“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新唐书·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四十二》)。

裴炎的提议正合武太后之意,就这样没有发生流血事件,但唐中宗李显的皇位就这么给废掉了,被贬为庐陵王,另立豫王李旦为皇帝。因裴炎有定策之功,给了一个封赏,封为男爵。

骂娘

一个托孤大臣和有了干政权力的皇太后共同废掉现任皇帝,同时,又新扶上一个小孩子李旦当皇帝,唐睿宗岁数太小,无法处理朝政,于是裴炎和武则天共同分享权力真空,这时候,俩人进入紧密合作的蜜月期。

被赋予政治权利的武太后,趁势加快了她政治图谋的步伐,由临朝称制开始向自专朝政推进。

武则天侄子武承嗣请求立武氏七庙,并追封先祖为王,武则天同意了。

裴炎虽然和武则天眉来眼去,但骨子里一直是以李唐的家奴而自居的,这时看到武氏要有压倒李家的态势,马上警觉起来,于是急忙进谏道:“太后母仪天下,不应偏私于亲属。难道太后忘记吕氏败亡的教训吗?”

武则天道:“吕后封生者为王,而我是在追尊死者,情形并不相同。”裴炎道却认为应防微杜渐,这次谈话不欢而散。

武承嗣一看一计不行,再来一招,他又建议诛杀掉李姓的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等,以绝宗室之望。

武则天问宰相们什么意见,刘祎之、韦思谦都一言不发。裴炎看到他们保持沉默,只好自己跳出来,表示极力反对,这次真正的惹着了武太后。

以前的两个政治盟友,从此开始分家。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