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孔雀王朝的两个奇怪的国王

2020-10-03 22:44:34 作者: 印度孔雀王朝

在一系列理论的分析后,耆那教提出了所谓的“制御方法”,即:持五戒,修三宝,实行苦行。“持五戒”是不杀生、不欺狂、不偷盗、不奸淫、不贪财;“修三宝”是正信(信仰)、正知(理解)、正行(行为);“苦行”是耆那教主张的,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灵魂呈现出原有的光辉,达到精神上的永久解脱。在这些方法里面,一些耆那教信众在老年时会逐渐减少食物摄入,直到绝食而亡,旃陀罗笈多就是这样。

这个孙子很暴力

旃陀罗笈多的儿子宾头娑罗只是过渡了一下,保持了孔雀王朝的疆域,还扩大了一点。大约公元前273年,孔雀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即位,这就是印度人骄傲的阿育王。阿育王名叫皮耶陀西,是个狠人,年轻时是个心狠手辣、穷凶极恶的暴君,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据说他为了王位,把他99位兄弟都杀了;他在自己写的铭文13号摩崖诏令里,得意洋洋地记下他征服羯陵伽王国的“功绩”:战场上杀敌10万,掳走羯陵伽王国的人15万,还有好几倍这个数字的人死于战争。

阿育王性格冷酷、脾气暴躁,除了杀掉自己99个亲兄弟之外,还杀了500名官员;阿育王的后宫有500个嫔妃,只要阿育王认为自己受到侮辱、冲撞、怠慢,他就会把那个女人活活地用火烤死。这家伙的暴行简直是罄竹难书,但也就是在他的手里,孔雀帝国达到了极盛阶段,版图几乎覆盖了印度全境(只有最南方的一个小角例外),并包括了孟加拉、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还有缅甸、伊朗、中亚的一部分,一直到现在,印度再也没有在疆域上超过孔雀帝国。

孔雀王朝达到巅峰时,阿育王突然皈依佛教,再也不发动战争和杀戮;阿育王在国内广兴佛寺,不断主办佛教大集会,还积极向外传播佛教;他还在印度各地树立了许多的大石柱,上面刻有自己的功绩,也有自己对以前杀戮的忏悔,更多的是对人民的劝诫,告诉人们必须敬佛礼佛。这些大石柱子使他成为历史上最有名的国王,也让后来的印度人了解更多他那个时候的历史真实的面貌。公元前232年,前半生杀戮无数、后半生虔心事佛的阿育王死了,孔雀王朝也快速衰落,印度重新分裂为许多国家,回到乱哄哄的小国互杀,约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被大臣普希亚密特拉·巽伽所杀,孔雀王朝正式结束。

印度有一部电影《阿育王》,电影对阿育王为什么杀戮找了许多借口,比如:为什么杀兄弟,因为这些兄弟早就要杀阿育王和他的母亲。从此,阿育王杀了自己的众多兄弟,变得冷酷无情,变态地报复整个世界。后来为什么变好了,是因为他那早年失散的发妻是羯陵迦王国公主,阿育王以为她在就不在人世,没想到后来攻打羯陵迦王国时,他的发妻在战场上和他拼到最后一滴血。看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妻子死在自己发动的战争中,阿育王伤心欲绝;看到遍地焦土和无数尸体,阿育王良心发现了,皈依了佛教。

电影当然要美化他们的英雄人物,实际上那个时候的孔雀王朝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阿育王对如何有效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在做抉择,要么就这样一直杀下去,但这不是个办法;要么用一种怀柔的办法聚拢人心、平定局面,宗教是个好东西。所以阿育王的变化是不突兀的、有道理的。

总之,孔雀王朝是印度人心里的骄傲,一方面这是个印度史上最大疆域的帝国,差一点统一全印度;另一方面这还不是外来入侵政权,所信的宗教也不是外来宗教,所以印度人很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