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清志士欧光宸

2020-10-09 15:14:22 作者: 抗清志士欧光

三、不甘剃发,抗清盟主

动荡年代造就真英雄。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即清世祖顺治元年,清兵入关,定都北京,挥师南下。

顺治帝

清顺治三年(1646年),佟养甲、李成栋率兵下广东,破广州,随即分兵三路向粤南、西、北部挺进,进攻粤西的是大将徐国栋,矛头直指高、廉、雷、琼,清军所到之处,恣意压迫搜刮。也正是1646年,明永历皇帝朱由榔在广西即位,后来小朝廷不断西迁,这个过程叫“永历西狩”。

《残明纪事》是一部编年体南明永历朝史籍

据《残明纪事》载:“王自入黔,无尺土一民”,从这个角度上看,永历皇帝的朝廷确实是微不足道的流亡政权。永历虽然是一个空头政权,但在其旗帜下汇集了各种反清势力,力量不小,鼎盛时期控制中国内地几乎三分之一的地区,有几十万军队。在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地方,特别是台海地区处于强势地位。清政府采取高压态势统治,颁布“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这显然是有损汉族习俗风尚感情的,“一时人心大变,”由此引爆粤西地区抗清情绪,把百姓推上反抗的道路。顺治四年(1647年)四、五月,吴川杨浮人、姚起岩和茂名周晃等率众百余人,“不甘剃发,同往海南”。适逢当时南明政权吏部侍郎洪天擢授高州军门,招兵往海南以图“恢复”大计。他们在途中“陡倡起义”,并联络信宜、茂名、遂溪等地流民“聚众数千人倡乱复明”,粤西一带公推欧光宸为“盟主”,举起反清复明大旗。

顺治四年(1647年)农历六月初八,义军集中“三百余人,手执竹器木枪,呐喊而来”,攻打吴阳。清廷守备“带营兵四百”,将之“驱散”。初九日,“梅菉商民杀清官”,同时,“沿门催赶”投靠清廷之人,“不出者焚其屋”,义军再次“聚数千人”,由梅菉杀奔县城吴阳,又遭清廷营兵斩杀,死亡数百人。初十日,义军继续组织队伍冲击,“通邑百姓拥十数万人围城,喊杀震天。”破县城后,清廷知县、海防、巡捕、县丞、教官等尽皆被杀,义军“破狱开仓”,解放无辜,救济难民,声势极盛。由于抗清得力,永历帝朱由榔授欧光宸为海南监军道按察司副使。在大明王朝崩塌之前,欧光宸没能通过科举获得出仕报国的机会,在明王朝式微退出历史舞台之际,他却昂首挺进为大明朝的复辟冲锋陷阵,救国扶危,赤胆忠心可鉴。弃文从武的欧光宸以博铺为义军的练兵结寨据点,昔日讲学授徒的地方,于是成为了抗清复明的基地。

四、视死如归,高州就义

顺治四年(1647年),清水师游击汪齐龙由高州率兵杀到吴川,驰援解围。“抢船渡河”,由塘基头凭潦水,用火焚攻,于梅菉大破欧光宸所率领的义军,是役义军死者“不止数千”。三十日,义军张十率部再战不敌,“死者二千余人”。是年农历七月,以施尚义、叶标为首的义军,拥众由广西入粤,支援广东的抗清斗争,“破化州、困高(州)城”,相持数月不下。至此,吴川县分属两个世界,“东为清,西为明”。不久,清将汪齐龙因内讧被杀,至是,吴川全县复归于明。此后,明清双方在高、化、雷地区所的战场上展开拉锯战,时为清,时为明。明永历政权其实得到广泛的国际承认,越南旧时叫安南,到清朝嘉庆时期才由嘉庆皇帝赐给“越南”这个名称。越南是明朝的藩属,因此,安南统治者黎真宗还专门派使臣到广西拜见永历帝朱由榔求封,行三拜九叩之礼。安南黎氏政权还应永历政权的请求,于顺治四年(1647年)夏派出三百艘战船进逼广东廉州,帮助抵抗清军。总计吴川自顺治四年(1647年)二月首次归清算起,至顺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在此八年离乱时期,共有八度反复。即四度“归清”,四度“复明”,平均一年一度大反复。

在此期间,时值顺治十年(1653年 )八月,清平南王尚可喜部属副总兵陈武、参将李之珍,“发兵剿化(州)、吴(川)”“上自旺岭、牛湾、双牌、梅菉、博铺,下至吴(川)之东西水,散捉乱抢,十室九空。杀死男妇千余人,捉去大小男妇数千。”自遭此难,吴(川)、化(州)人物十去其七”。欧光宸在役奋力抵抗,势穷被执,押至高州城。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气节,清兵“勒银八百准牍”,光宸不屈,被定以“谋叛”罪,在高州就义。不以成败论英雄,博铺的茂山书院,长期供奉的“长生禄位”中,欧光宸的名字就郝然在列,足见公道自在人心。后世人谈到欧光宸,都肃然起敬。欧光宸死后八年,1661年,吴三桂率军攻入云南,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朱由榔,并在昆明缢杀永历帝,南明最后一帝至此烟消云散,明末的那些故事也终于画上了句号。欧光宸的八年抗清,终湮没在历史前进的大潮流中,其“死节”精神却依然激励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