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福临在关外已经即帝位,为何入关后再举行一次登基大典?

2020-10-13 13:03:19 作者: 顺治皇帝福临

其实,在皇太极死后,福临顺利成为大清皇帝,并在盛京进行了一次登基大典,那么为什么他要在进入北京后,多尔衮还要为福临举办一次登基大典呢?

首先,多尔衮在内院大学士范文程、洪承畴等人的精心筹划下,精心安排福临登基大典,主要的目的还是为强化大清对中原的统治。

以前大清是辽东的一个少数民族,无论是皇太极在盛京登基称帝,还是福临在盛京登基称帝,只能说他们是满族人的皇帝,而非广大中原汉族人民的皇帝。他们在盛京称帝,只能代表着他们是以盛京为中心的少数民族政权最高统治者,而非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民族统治者。

在盛京登基称帝,只能代表着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统治,而不能代表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只有福临在中原登基称帝,在中原人民的心目中,他才是真正的“上天之子”,是上天派到人间的统治者。

其次,燕京是元、明两代王朝的首都,这里是中原王朝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福临只有在这里正式登基称帝,才能代表着满清王朝正式将统治范围从关外扩大到关内,已经不是一个偏安一隅的少数民族小朝廷,而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大国,统治范围不仅局限于北京、河北地区,还将进一步扩展到中国所有边疆,要“定天下”,要定中国。

此外,福临在北京举行登基大典,无论对于多尔衮还是福临个人来说,都要比第一次登基意义重大。通过在北京城的登基大典,多尔衮的政治地位又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加强,而福临作为皇帝,他“上天之子”、“替天行事”的意义也得到强化,有利于他亲政以后施政,让他成为名副其实的最高统治者。

正因为如此,多尔衮对福临的登基大典格外重视,为了不让中原人笑话,他明确告诉范文程、洪承畴等人,要严格按照历代传统登基制度筹备,要求“不得草率溷乱,有亵大典”,意思就是要求筹备登基大典的人要完全按照中原皇帝登基的仪式、制度来组织大典工作,让福临认认真真做一个中原皇帝。

多尔衮也对大典的诸多细节进行把关,听取筹备大臣们的意见,积极参与到筹备登基大典工作中去。

有一次,礼部将大典上的奏乐上奏给多尔衮,并请示他定乐章,洪承畴、冯铨、谢升等人提出郊庙乐章的用字,他们这样写道:“郊庙及社稷乐章,前代各取佳名,以昭一代之制,除汉魏曲名各别,不可枚举外,梁用雅,北齐及隋用夏,唐用和,宋用安,金用宁,元宗庙用宁,郊社用成,明朝用和,本朝削平寇乱以有天下,拟改用平字。郊祀九奏:迎神奏始平,典玉帛奏景平,进俎奏感平,初献奏寿平,亚献奏安平,终献奏雍平,馔奏熙平,送神奏太平、望燎奏安平,宗庙六奏,社稷七奏……。”

多尔衮同意了他们几个人的建议,采用了他们提出的郊祀、宗庙、社稷乐章。

福临在北京的登基大典,可以说完全按照中原王朝的登基制度举行。以多尔衮为摄政王的满清统治者,通过福临在北京的二次登基,进一步建立起他们的统治秩序,把满清王朝在中原的统治又向前推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