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焚毁前的圆明园到底有多美?他们用“笨”办法还原了

2020-09-29 17:44:21 作者: 被焚毁前的圆

图书出版市场尽管竞争激烈,但孟白不想做“快餐”,“既然搞出版,总是希望给后代留些东西。比如说多年之后学者写论文或写书的时候,参考文献里还能列上我们出版社出的书。”

情怀与赚钱

孟白的微信名是“孟什维克”,是俄文“少数派”的音译。

他相信,真理有时真的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当被问到,信念曾经动摇过吗?

孟白笑着说,“怎么会不动摇呢?我经常动摇。”

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套40卷的《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

那是2000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原社长、出身京剧世家的黄克先生有感于各流派创始人相继辞世,大量流派经典剧目失传,“京剧该画个句号了”。于是便有了将很多濒临失传的各流派、各行当代表性剧目发掘整理出来的设想。

毫无疑问,做这套书投入非常大,社会反响也会很好。但是,市场认可吗?很难讲。

黄克先生当时找了很多大出版社,屡屡碰壁。有学界的朋友告诉他,学苑出版社的孟白也许愿意做这套书。于是,他们决定来碰碰运气。

几位京剧界的老先生,先凑在一起商量带上哪些资料去见孟白,“怎么能在几个小时内说服他”“不行就去两次”。

等见到孟白,只谈了5分钟,这事就拍板了。那5分钟里想了什么?孟白说他自己当时在心里默默算了一笔账:这套书前期总投资大概300多万,计划分几年出完,那么每年投入是四五十万。“即使全赔,我们社也负担得起”,于是,“就这么定了”。孟白笑着说,“要是连续十年,每年赔300多万,那我可真负担不起。”

做书的最初几年,孟白手心里一直“捏了把汗”。

这套书,一做就是十几年。不仅没有亏钱,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更是让学苑出版社“意外”地开拓了戏曲领域的图书出版。

《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自2000年立项,至2015年出齐40集。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入选中宣部“书影中的70年新中国图书版本展”,入选“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入选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依托该项目,学苑出版社先后策划了《中国戏曲脸谱》《民国京昆史料丛书》《民国话剧文献汇编》《昆曲史料与研究丛书》等一系列重点图书,其中入选“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共计8项,“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2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6项,“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5项。这些种种,奠定了学苑出版社国内戏曲图书出版重镇的地位。

拿到出版基金的第一件事,孟白给所有作者加了稿费。合同里签的稿费是100多万,“现在国家给钱了”,孟白主动“让利”,把稿费翻了一倍,又追加给了作者100多万。

“因为我们一块共患难过,人呐,不能那么短视。”

下“笨”功夫

出一套好书,不仅有来自经济和市场的压力,编辑工作也十分繁难。接手《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时,责任编辑潘占伟感受到“责任重大”,这套书开创了一种新模式,首次“用文字记录的方式将立体的舞台表演艺术呈现出来”。

不同于以往将唱段和念白的文字整理成文学剧本,也不同于中国京剧“音配像”经典工程主要依靠音像资料。凡与舞台演出相关之事项,诸如人物行当、服装扮相、脸谱勾画、念白、唱腔、音乐、伴奏、身段把子、舞台调度,无不一一记录在案。

核心乐谱是最复杂的部分。重要唱段都是双行谱,上面是胡琴谱,下面是唱腔谱,还要配合锣鼓。专业人士参照这样的剧本可直接排出戏来。

在唱腔部分,先是老艺人口述,再参考录音录像,最后简谱记录。在身段表演部分,濒临失传的剧目,要听老艺人讲,请他们演示,一招一式用术语详细记录。“连情节中如何表演,角色间如何移动,表演时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的体现,歌唱时板式旋律的具体唱法,甚至重要念白的重点要点,都一目了然。”如此整理下来,200余出剧目,堪称涵盖表演、导演、音乐、服饰、化妆、舞台美术等京剧艺术的宝库。

这套丛书的学术顾问委员会非常“大牌”,有多位著名学者和京剧名宿,前后调动京剧界30多家单位200余人,行程逾5万公里,遍访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浙江、湖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的京剧流派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