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大阅读,让学生踏上阅读的快车!这3种方法建议老师们学习

2020-09-24 09:39:19 作者: 推进大阅读,

“语文教学,阅读是主体”“抓阅读,功在当今,利在后世”,这告诉我们,语文的春天已悄然来临,让学生大量阅读势在必行。大阅读怎样读,如何让学生踏上阅读的快车,这却是值得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

温儒敏教授指出,要鼓励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拓展阅读面,可以“似懂非懂”地读,“连滚带爬”地读。这就是要进行海量阅读。

以前提倡的大阅读,一般都强调开展课外阅读,课堂就是完成课本教学任务、就是把教材教得死去活来。如果要读书,就请利用课外去读吧。如果语文的教学靠课外,数学、英语毫无疑问也可能把一系列问题推向课外。这样,我们的学生要在课外进行一学期100万字,一学年200万字的海量阅读,可能吗?所以,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课堂才是大阅读的主阵地。

课内大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45分钟之内进行的“海量阅读”。这种看起来简单而没有技法的读书模式,其实暗合了最重要的课堂理念:让学生自己享受课堂,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文字营养,让学生的眼睛浸润在铅字中,让耳朵浸润在书声中,使学生在高品质的海量文字中畅游,逐渐实现海量阅读进课堂的目标。

如何走课内海量阅读之路?唯一的出路就是从教材中突围。把传统的课外阅读模式移入课堂,采用一篇带多篇的形式增加语文课堂的容量,让学生在课内海量阅读的学习过程中真正爱上阅读,爱上语文,走语文学习的幸福之路。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有个前提条件——语文教师自己先要喜欢读书,把读书当作良性生活方式,成为“读书种子”。这样才能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他们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学生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

具体来说,课内大阅读如何读呢?

一读,自由阅读乐逍遥。降低阅读起始的期望值,不拔苗助长,要有耐心,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让学生走进图书室,老师不做任何要求,学生凭任自己阅读兴趣自由选书,喜欢哪本书就读哪本书,喜欢哪一篇就读哪一篇。选书到手,孩子们总想一睹为快,每当这时候,整个图书室静悄悄的,学生们捧书静读的身影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读,教读引领,起于举一反三,止于反三归一。精讲教材一篇教读文章,克服语文课的“繁琐病”,教师整合关键的、重点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从内容情感(人文性)和语言文字运用(工具性)上进行有机整合。学生得“渔”之后,引领学生自主阅读X篇主题相同的文章,进入以文带文,举一反三的环节。而把从一篇课文中学习到的知识,尝试迁移运用到多篇文章的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形成“一课带多篇”的辐射式教学方法。这样,让学生对所学的教读课理解也进一步深刻了,认识也进一步加深了,积累也就丰富了,也就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之后反过来让学生自学必修教材中的某篇文章,即实现“反三归一”。

三读,让阅读生活化。在生活中阅读,在阅读中生活。要让阅读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学生每天必做的事情。这要求我们必须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不仅要创建书香课堂、书香校园,还要创建书香家庭,进而创建书香社会。书香课堂、书香校园的创建就需要我们的语文老师“刁钻”一些,要整理、挑选、确定适合各年段学生阅读的书籍,把书籍分为必读书籍和选读书籍,内容侧重于传记、文学、常识、科幻等。必读书籍每个年级统一每学期不少于两本,选读书籍可由老师们列出推荐阅读书目,学生每人分享两至三本,汇总到班级图书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各取所需,信手拈来,可以“似懂非懂”地读、“连滚带爬”地读,广泛涉猎,“海量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阅读生活化。

有书籍的生活是明亮的,爱读书的人是幸福的。课内“海量阅读”正在遍地开花,愿我们的语文老师一定要用好假期时间,饱览群书,为我们的孩子奠基、铺路,带领我们的学生加快阅读的步伐,踏上阅读的快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