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上位仅有几个月,为何就能终结安史之乱?

2020-09-11 10:49:25 作者: 唐代宗上位仅

回纥军队相对于大唐帝国来说,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相对于某个军区来说,它实在太强大了。因为千万不要小看几千精锐的骑兵,一个具体的军区,能供养起的精锐骑兵,恐怕也就这么多。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不用担心前线的政府军失控。毕竟对回纥人而言,大唐中央政府才是最好的合作伙伴,与史思明一伙合作,他们都感觉看不到具体的利益,与前方的某个军方大佬合作就更不用多说了。

这次大举反攻叛军,依然是标准的摧枯拉朽。

很快,史朝义全家被田承嗣押送到了大唐中央政府;史朝义的人头也很快被李怀仙送到了大唐中央政府。

战争进行到此时,很快需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唐政府军需要不需要宜将剩勇追穷寇呢?

此时,大唐帝国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自然是穷追猛打,让叛军接受无条件的改编。

中策,就是战争到此时结束,用政治手段分割叛军,然后派政治委员(文官、太监)进入被改编的叛军辖区。

下策,就是分割叛军,承认河北地区的军事自治。

哪种方法好呢?

简单的看,自然是上策好。问题是,如果前方统帅希望养寇自重,上策就失去了实施的基础。

因为军人力量已崛起了,而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谁也懂得,只要有得选择,军人集团自然会想办法留下一些兔子和鸟的。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强行驱赶军队平叛,大家肯定也是出工不出力。最后还是没有结果。

表面上这是因为仆固怀恩的私心杂念造成,其实是因为军方的共同利益造成。事实上,在当时背景下,让谁当前敌统帅,也难以改变这种事实。就算前方统帅真有心帮助皇帝把叛军彻底剿灭,也会因此前方将士们关键时候掉链子而失败。

按童话的史观,皇帝把坏人都灭了,让好人上去,一切就改变了。

其实呢,如果环境就是产生不服的皇权的军方大佬,除掉张三会有李四,除掉李四会有赵六。

反过来呢?如果环境皇权容易制服军方大佬,军方大佬也得乖乖交出权力。最经典的就是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岳飞、刘锜都很牛,但是赵构一样可以控制他们。

如果军人势力有机会控制。肃宗不能控制,代宗总能了吧;代宗不能,德宗总能了吧,德宗不能……

但实际上,谁也不能。

一切就如宦官政治如果只是某个皇帝造成的,这个皇帝这样玩,换个皇帝总会好点吧。

其实呢,在宦官政治格局下,换多少皇帝也是这样的。

当然了,就如在诸王政治格局下,换多少皇帝,也是这样玩的。

在地方势力巨大的背景下。皇帝所设计的格局,通常就是分封诸王,制约诸王的方法,就是多封诸王,多建诸侯少其力。

在晚唐时代,各地保留驻军,那是必须的。军人控制军队不可靠,诸王、豪门控制军队更不可靠。从某种意义上,分封藩镇是从前诸王坐镇地方的一种进步;所以削弱藩镇割据的时候,没有一个皇帝会开历史倒车选择分封诸王。

在当时背景下,一举摧毁河北割据不可行,那选择中策,我是说派大量政治委员进入河北地区,目前也不成熟。

因为政治委员大举进攻河北,如果没有强大的枪杆子支撑,这些政治委员,估计都不过是盘菜让叛军吃。因为大唐帝国当时的政治委员,最多的是太监,皇帝收复河北,就大举派这种人进入河北,叛军在对抗政府时,舆论制高点应该太容易把握了,关键是,政府军一副养寇自重的态度,结果还用多说吗?

面对这种事实,我们也不能怪军人集团不服气,如果当时资料足够丰富,而且我们经常看军人集团角度的资料,肯定会认为军人集团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因为皇帝一心要让邪恶变态的太监进入各大军区,这不是明着破坏帝国国防吗?广大爱国军人为了国家民族利益,一心抵制皇帝这种做法,有什么不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