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军事生涯的巅峰之战:沉着冷静临危不乱,尽显雄才大略

2020-09-11 09:50:08 作者: 孙策军事生涯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发生在孙策统一江东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孙策、太史慈和刘繇。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孙策正打算进攻秣陵,突然得知刘繇、笮融向牛渚发动进攻。孙策大怒,率部返回牛渚,与刘繇展开激战。刘繇派于糜和樊能出战,孙策以一敌二,毫不畏惧。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将活捉于糜、吓死樊能,刘繇走投无路,只得投靠了荆州的刘表。

此战过后,孙策又率部重新向秣陵发动攻击,但在攻城时被守军暗箭所伤,翻身落马。不过,孙策很快想到了破敌妙计。他下令部下谎称自己已经中箭身亡,全军假装放弃攻城撤退。秣陵守将薛礼率张英、陈横等人出城追击,结果中了孙策的埋伏,三人都在此战中被杀,孙策也因此顺利地拿下了秣陵。此战过后,孙策又向泾县发动进攻。

小说中描述的这段秣陵之战,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但过程却远比小说的描述复杂。据《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载,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年初,孙策在攻占牛渚后,向秣陵发动攻势。孙策的主攻方向是驻扎在秣陵城南的笮融所部。在首次较量中,孙策牛刀小试,斩杀五百余人,笮融眼看形势不利,慌忙退回城南据点固守,秣陵之战第一阶段的战事宣告结束。

在秣陵之战的第二阶段,孙策故布疑阵,造成大军主力尚在秣陵城南围攻笮融的假象,实则亲率大军主力秘密抵达城下,并突然发起进攻。守将薛礼被孙策的疑阵所迷惑,以为孙策大军尚远,疏于防御,很快便被孙策的突然袭击所击溃,被迫放弃秣陵。至此,孙策大军占据了秣陵城。

得知秣陵被占后,刘繇部将樊能、于糜等人认为孙策主力都集中在城中,便打起了牛渚的主意,准备集中主力发动进攻,夺回牛渚这一战略要地。切断孙策的退路。谁知孙策反应神速,仅留下部分兵力镇守秣陵城,自己亲率主力驰援牛渚。在牛渚一带,孙策与樊能、于糜展开激战,大败对手,并活捉了一万多人。

击败樊能、于糜之后,孙策再度回军围攻笮融的据点。据《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注引《江表传》载,在进攻过程中,孙策“为流矢所中,伤股,不能乘马,因自舆还牛渚营。”此后,孙策大军中有几名士卒叛变,并将孙策身负重伤的消息告诉了笮融。笮融大喜,下令全军向牛渚发动进攻,企图在孙策大军撤回牛渚之前将其全歼。

在这危急时刻,孙策临危不乱。他先派出数百士卒前去迎战并故意诈败,大军主力则在不远处的险峻之处埋伏。不明真相的笮融以为孙策大军士气全无,贸然进攻,结果进入了孙策的包围圈,遭遇重创,被杀数千人,只得仓皇逃回秣陵城南据点。孙策大军随即将笮融团团包围。

在发动总攻下,孙策特意让手下士卒在阵前大喊:“孙郎竟云何!”意为“你们不是觉得孙郎已经死了吗?到底是不是这样啊!”此时,笮融这才意识到孙策身亡的消息只不过是孙策的计策,全军士气也异常低落,只能死守据点,不敢应战。

面对僵持的局面,孙策的军事才能再一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下令放弃对笮融据点的围困,“攻破繇别将于海陵,转攻湖孰、江乘,皆下之”,使得固守秣陵城南据点的笮融孤立无援。最终,笮融只好放弃据点,向豫章地区逃窜。至此,秣陵之战才完全结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