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子良将当中,曹操最为信任之人,既不是张辽也不是徐晃

2020-09-11 09:47:43 作者: 在五子良将当

众所周知,曹操识人用人的本领,是非常高明的。曹操对于人才的重视,也让曹魏集团中,出现了人才济济的局面。放眼武将方面,更是有着数位当世一流名将。史学家陈寿在为这些武将做传之时,将其中的五位佼佼者并列做传。据《三国志·十七张乐于张徐传》记载:“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按照这个说法,后世读者便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颌、徐晃五人合称为曹魏集团中的“五子良将”。而这五位上将,都是曹魏集团中的外姓将领。或许有读者会提出一个疑惑:按照曹操生性多疑的惯例,他必定不会对这些外姓将领完全放心。那么在五子良将中,谁又最受曹操的信赖呢?在这里,笔者先给出一个答案:曹操最信任的外姓将领,不是元老人物徐晃,也不是屡战屡胜的乐进,更不是世人眼中备受曹操重视的张辽;而是最不起眼的于禁。那么这个结论的依据,又在哪呢?

在本文中,由于张郃、徐晃、乐进等人的官职,与张辽于禁两人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徐晃打的败仗比较多,乐进又只知道冲锋陷阵,张郃的胜绩有些水分在内。正因如此,笔者便首先排除了这三人,重点对比张辽和于禁两人在曹魏集团中的处境,以此来比较出,曹操最信任的人到底是谁?

首先注意的一点是,张辽和于禁在曹魏集团中的职位。据《三国志·张辽传》记载:“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在张辽威震逍遥津以后,曹操对他的封赏是征东将军。在此之前,张辽还获得了曹操授予他的假节一职。再来看看于禁的职位。据《三国志·于禁传》记载:“(于禁)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

从将军封号来看,于禁的职位是四方将军中的左将军。或许很多读者不是很了解这个职位的重要性,但是拿蜀汉集团为例,被封为左将军的,乃是马超。按照前左右后的顺序,马超凭借其个人威望和显赫家世,可以在蜀汉集团中排到第二位。后来在百官劝刘备称帝的劝进表中,马超的名字也是居于首位。可见单论官职而言,左将军马超在蜀汉将领中,排到第二位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么说来,于禁的左将军一职,在整个曹魏集团中,是仅次于曹操表弟夏侯惇的。这份荣誉,不可谓不高。

而反观张辽,虽然他的征东将军也是很高,但论地位和威望而言,他还是要略逊色于于禁半分。不仅如此,于禁的“假节钺”和张辽的“假节”,也是有着一番讲究的。所谓“假节”,便是指拥有该荣誉的臣子,在特定情况发生之时,能暂时借皇帝的印信,对突发状况享有先斩后奏的权力。不少人在研究假节之时,通常会笼统的认为,在晋朝之前的“假节”和“假节钺”的地位,是平等的。

其实不然,早在曹魏集团形成之后,“假节钺”的地位,便隐隐高过了“假节”一职。而晋朝之后,“假节钺”的地位高过“假节”,便有一部分原因,是传自于曹魏集团的传统。持有“假节钺”的臣子,在某些条件下,有权力对持有“假节”的臣子形成制约作用。如此看来,于禁在曹操心中的地位,确实要超出了张辽一些。或许是因为于禁属于元老人物,而张辽是降将出身的原因吧。

另外,从曹操的一些安排上,也能体现出于禁的受信任程度,要超过张辽。据《三国志·李典传》记载:“(典)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曹操对于张辽的安排,可谓是颇有心机。一方面,面对江、淮一带的咽喉重镇合肥,曹操实际上只派了七千兵马给张辽、李典停用。而其他曹氏宗亲,手下的兵马,也多为数万军队。另一方面,曹操明知张辽和李典、乐进素有嫌隙,可他偏偏将这三人放到一起共事。从这两点考虑,曹操对于张辽,明显存在着一分戒心。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