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草根的李斯,书法名垂青史,但一生机关算尽,下场凄惨

2020-09-12 23:48:47 作者: 出生于草根的

李斯《谏逐客书》石碑

李斯在信中说:“以前秦穆公招揽贤才,从西方的戎请来由余,从东边楚国请来了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叔,从晋国招来了丕豹、公孙支。您说这五个人哪个是生在秦国的?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并在他们的帮助下,秦国吞并了二十多个小国。变法的商鞅是魏国人吗?瓦解六国合纵联盟的张仪不也是魏国人吗?假使这些人都没有来到秦国,秦国会有今天的局面吗?再说,大王您现在所拥有的珍珠、美女、好马等这些宝物没有一样是秦国产的,而且陛下您非常喜爱他们,因为这些东西都是难得的宝物,如果您只驱逐人才,那说明陛下您看中的就只是美女和珠宝,而轻视人才呀!这并不是一个统一国家,制服诸侯的贤王应该有的做法。”信中最后这句话最为著名:“是以泰山不让细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秦王看完这封信后,马上就意识到李斯是对的,于是他果断地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立即取消了逐客令。

琅琊刻石

李斯依然受到重用,从秦国灭掉六国的过程中和建国之后,所有的重要决策都有李斯的参与,如灭六国、废分封、行郡县,甚至包括杀韩非、焚书坑儒、杀扶苏等,总之,好事儿坏事儿都干。

对于李斯的评价,有人认为他是“有原则,没底线”,他的原则就是帮助秦始皇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但是没底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不择手段,心狠手辣。所以,李斯必然是一个充满争议性的人物,在他做过的这些事情当中,统一文字的功德是首屈一指的,完全可以得到正面的评价。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才统一天下,李斯就建议“书同文”,主要因为他想起了年轻时做刀笔吏遇到的烦恼,而且他非常清楚文字的混乱必然会给国家带来很多麻烦。于是秦始皇就听了李斯的建议,命令禁用各个诸侯国的古文字,一律采用秦篆为统一书体。此时国家急需一种统一的官方文字,李斯便奉秦始皇之命创造了这种标准字样,就是小篆。

小篆《峄山碑》局部

而关于小篆的由来,并不是照搬秦国的文字,而是李斯在秦文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规范和修改,比如我们对比秦国原来的《石鼓文》和规范之后的小篆《峄山刻石》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来。李斯做了两点比较大的改动,一是把大篆中的倾斜的笔画都改成横或者竖,增加了字体的庄重感,二是将不同大小的文字改得大小一致,使左右不均的两部分看起来协调。就这样做了改动之后,小篆看起来整齐划一,风樯阵马,一种庄严肃穆仪式感就跃然纸上。

大篆《石鼓文》局部

李斯作为一位书法家,在整理小篆的过程中,在统一和规范的前提下,还考虑了审美的要求,字形成修长、挺拔、秀丽,笔法圆转,中锋用笔,藏头护尾,富有一种端庄的美感,体现了秦国的博大和庄严。

2200多年以来,小篆一直处在我们文化的最顶层,无可替代,直到我们今天用的篆刻,大多都采用小篆的形式,它一直都是高贵且威严的象征。

秦始皇统一全国的第三年就开始了浩浩荡荡的东巡,他在巡游全国各地时,认真考察他打下来的江山,一路向原六国的人民宣扬自己的主张,以定民心,当然,也会顺便歌功颂德,比如他在泰山、琅琊台、峄山、碣石和会稽这些地方刻下了记功刻石,宣扬自己的辉煌业绩。

篆书《泰山刻石》

这些刻石的原字都是李斯亲自用小篆书写的,虽然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批刻石已经风化不完整了,但依然能看到李斯小篆的雄强跌宕,秀丽和庄严,浑然天成,给人的是一种整齐的美感。

就是这样一位给我们后人留下一批宝贵文化的李斯,一生机关算尽,却怎么也没有想到最后会被一个宦官算计,这宦官就是赵高,如果说李斯是“有原则,没底线”的人,那赵高就是“没原则,没底线”的人,他只要能达到自己想要目的,其他什么都没有必要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