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泽清:从入伍那刻开始便将生死置之度外

2020-09-13 08:42:13 作者: 汪泽清:从入

虽然说早在入伍时,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但吴一森的牺牲还是让我再一次直观感受到了战场的残酷和刀枪无眼。牺牲的战士们都被就近掩埋,只用木头简单插在坟头做墓碑。

1952年4月24日,我在运送汽油的过程中,不小心被几百斤重的汽油桶砸断了脚背,当场鲜血淋漓。知道要被送去疗伤后,我还一心想着回到战场,让战友们等着我,争取半个月就回部队与大家并肩作战。然而事实是,我的脚伤得非常严重,后来我领到了一本残疾军人七级证书,自此便再也没有回到朝鲜战场了。

中朝军民互帮互助情意长

当时朝鲜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实在没有粮食的时候,我还见过当地百姓把树皮捣碎来当饭吃。而我们志愿军是很仁义的,从国内运送来的粮食,除了给我们自己的志愿军吃,还要用于保障朝鲜军队和百姓。那时候还定下了规矩:凡是有志愿军部队所在的区域,如果有朝鲜百姓饿死,我们的部队是要负责的。所以,我们在自己都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还是会从牙缝里挤出一点粮食,分送给当地的朝鲜百姓,努力让大家一起活下去。

一边是美军对粮草的疯狂毁坏,一边是无数张嘴的巨大消耗,虽然我们运输兵总是没日没夜地运送,但是粮食还是会出现山穷水尽的时候。军队吃不饱饭是没法打仗的,所以我们也会向当地百姓借物资、借粮食。

志愿军部队的纪律是非常严明的,只有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我们才会向当地百姓借东西。我说的这个“借”是真的“借”,因为每次借东西,我们都会写一张类似借条的登记条子,写明自己的部队番号、姓名、所借物资等必要信息留给百姓,这样后期他们就可以找志愿军或当地政府,把被借走的物资要回来。

因为志愿军对朝鲜百姓很照顾,所以当地百姓也总是很乐意帮助志愿军。我们有很多战友不会说朝鲜语,向百姓借东西的时候只会比划手脚。我虽然只有小学三年级的学历,但那时候年轻、学习能力强,就专门弄了个小本子来记录学习常用的朝鲜语,以便于和当地百姓沟通交流。也是因为这样,战友们都喜欢派我去借东西。我依稀记得,朝鲜语中的“爸爸”是“阿巴几”,“妈妈”是“哦妈尼”,“水”是“闷儿”,“热水”是“汤闷儿”……

现在,我的年纪越来越大,身体每况愈下,年轻时候的记忆也越来越模糊了,但是“和平”仍是我心底最珍视的东西。

相关链接:

周日成:战场上的文艺兵

记者:徐冬云耿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