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最大的遗憾不是无知,而是以无知为荣

2020-09-16 08:43:35 作者: 历史最大的遗

历史是个邪恶的老师,只对自由人诉说真相,唯有自由人才有资格和能力从中汲取历史教训。

在对西方的学习中,近代国人始终未能找到真正的问题,所谓南辕北辙,方向错了,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费。

01

夷夏之防

鸦片战争时,林则徐来到广东布防,但是他完全不了解英国人,对敌情一无所知。当时谣传洋人膝盖不能打弯儿,这谣言也不知是谁先传的,反正大家都信,于是林则徐也信。

早些年见外国使臣见乾隆时不肯下跪, 清朝人认为他不是不愿下跪,而是洋人生下来膝盖就不能打弯儿,跪不下去。

林则徐的奏折上是这样认为的,他到前线看了看,发现英国人膝盖还是能打弯,所以他就在奏折中写,英国军人的装束太紧密了,从脚脖子到大腿都被绷带打得很紧,所以膝盖不容易弯曲。

有人向他建议准备几千根长竹竿,双方交战的时候拿长竹竿一捅,英国人掌握不好平衡就会摔倒,而且膝盖不能打弯,一捅就站不起来了,我们就肯定赢。林则徐最初也是这个看法。

我再讲一个人。打了几次败仗后,清政府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失败的原因是中英两国的深层次差距,他们觉得是指挥员不行,就派了湖南提督杨芳去打仗。杨芳到了广州后还没正式接防,第二天英国军舰就来了,他自己去观战。

观战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英国军舰在水里颠簸,炮也随之颠簸,但都打得很准,威力还很大,他觉得这用的是邪术,我们要破邪术。他的方法是在在广州征集马桶,因为最脏的东西能破邪术,他还征集了什么呢?传统文化里歧视妇女,他就征集妇女卫生用品,也就是月经带。

等下一次英国军来了,他就把把这些马桶、月经带扎在竹排子上面放出去。他觉得把邪术一破,英军就败了。

当然这根本没用。杨芳的想法是当时清朝人普遍的看法,当时的清朝人都是这么想的。

再说林则徐,他经过这个战斗觉得,国外是一个我们完全不了解的领域,于是林则徐就违反了规定,悄悄地让一些广东的知识分子搜集了英国的各种资料,地理书,报纸,编了一些书叫做《四洲志》,他知道这是犯忌的,他就没敢公开,但后来还是传出去了。

当有人质疑他为何要搜集这些资料时,林则徐说我为了“悉夷”,知己知彼。 很多人就攻击他了,说你是长敌人威风,我们的华夏文化是最好的,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治国之道、伦理纲常,我们就能把英国打败。于是林则徐被流放了,主张了解外国、“长敌人威风”,是林则徐的罪名之一。

在前往新疆的路途中,林则徐在镇江碰到了好友魏源,他就把鸦片战争的情况对好友说了,他觉得大清要好好了解世界,于是他把他《四洲志》交给了魏源,他希望魏源来帮他完成心愿。魏源花了几年时间搜集资料编出了 《海国图志》。

这本书是当时介绍外国情况最全面的一本书,每个国家的历史、经济、军事,尤其介绍这些国家的武器,轮船、军舰。 按照林则徐的观念,这种做法叫做“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说,他们还是觉得大清的一切都好,包括传统与制度什么都好,就是在武器这一点不如人意,所以我们要学习国外的武器。

除了“长敌人威风”的罪名外,林则徐还有一个罪名叫“溃夷夏之防”,就是说中国人长期认为华夏和蛮夷之间有一道文化防线,而林则徐则溃败了这道文化防线,换作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破坏了传统的文化安全。这在当时是很大的一个罪名。

所以在当时普遍的清朝人不接受《海国图志》这本书。但这本书很快传到了日本,日本人反而在短短两年内翻刻了二十一版,而且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起了非常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日本通过这本书了解到世界需要什么,觉得他们自己也应该维新,应该图强。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