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力士被称为“第一贤宦”,而李辅国的脑袋被扔到了厕所?

2020-09-21 09:46:09 作者: 为什么高力士

高力士(684-762),祖上世代为官,因遭人诬陷家破人亡,9岁时被人净身入宫做了太监,曾助李隆基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深得唐玄宗宠信,累官至骠骑大将军。

李辅国(704年-762年),相貌奇丑无比,因尽心侍奉唐玄宗的太子李亨而成为心腹。安史之乱期间,劝说太子李亨继承帝位,后被唐肃宗加封为元帅府行军司马。

高力士和李辅国都是唐朝权倾一时的大太监,但却一忠一奸,结局有天壤之别。这是为什么呢?

一、对待太上皇态度截然相反

一天,太上皇李隆基雨后外出。群众中有人认出了好久不见的唐玄宗,大家激动地齐声高呼万岁。这本事群众自发的一件小事,密探马上报告给当政的李辅国,李思前想后唯恐太上皇的相关势力对自己不利,便对李亨说:“这是高力士等人搞的阴谋,意外为老皇帝造势。”唐肃宗是个软弱没主见的人,李辅国便自作主张私自下诏,将太上皇由庆兴宫迁到更加偏远的唐太极宫。

在搬迁途中,李辅国只配了二三十个老弱的士兵护送太上皇,并在交叉路口,派了执刀的卫士企图伺机下手,吓得七十多岁的李隆基好几次掉下马来。这时年迈的高力士临危不惧,骑马来到李辅国面前说:“太上皇是在位五十年的太平天子,作为旧臣你怎么敢如此无礼!”受过高力士恩惠的李辅国一时理屈词穷,慌忙命令士兵行动撤销,士兵们齐喊:“太上皇万福!”然后纷纷向李隆基叩拜,一场危机烟消云散。

二、对待官员的态度大相径庭

李辅国大权在握,朝臣奏请皇帝的奏章往往先经他手然后才有选择地告知皇帝。李辅国还专门派几十人负责监督官员的一举一动,对于不顺从自己的官员就加以严厉打击,弄的群臣上朝战战兢兢不敢提出不同意见。李辅国还经常根据自己的好恶来处治全国的讼案,然后再推在皇帝身上。宗室李岘、宰相萧华对他的所作所为激烈反对,都被李辅国找理由诬陷驱逐出了京城。

同样是权倾朝野,每有上奏文表,也是先送呈高力士,但高力士为了减轻皇帝负担,是小事才自行裁决,大事一律上报皇帝。李隆基常对大家说:“力士应承于前,我歇息则安稳。”当然利用职务之便,高力士也引荐了一些后来危害朝政的大臣,对一些明知是正直的大臣有难时也明哲保身没能出手相助,但作为一个宦官,出于自己职责分工定位和唐玄宗当时的实际情况也不能做过多苛求。

三、死因不同,评价高下立现

高力士因服侍李隆基被李辅国设计陷害,流放黔中道。几年后遇大赦回归,碰到流放之人谈及京城的事情,才知李隆基已经驾崩了。高力士北望号啕痛哭,吐血而死。

他的孙子唐代宗李豫因他曾护卫先帝有功,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于泰陵。高力士虽出身宦官,但他本质上是忠诚而又有谋略的政治家,是唐玄宗的得力助手,他对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李辅国拥立代王有功,但李辅国据此日益骄横,曾对唐代宗说:“大家(皇帝的俗称)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闻此僭君之言,唐代宗决意将李辅国翦灭,于是表面优待辅国,暗中让他人掌握禁军,夺了李辅国的兵权。然后又派人在深夜将其刺杀,割下头颅扔到了厕所。安葬的时候刻了个木头脑袋代替,赠太傅,谥号为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