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白与宣城(上)

2020-09-22 08:43:57 作者: 原创 李白与

谢朓身出名门,谢氏家族在东晋时即至为显赫。谢朓高祖谢据为东晋名臣谢安之弟,曾祖谢允曾任宣城内史,祖父谢述曾任吴兴太守,祖母范氏为刘宋宣城太守、《后汉书》著者范晔之姊。其父谢纬官至散骑侍郎,母为宋文帝第五女长城公主。建武二年(495),谢朓出任宣城太守。谢朓在宣城太守任上虽不到二年时间,却遍游了宣城的山山水水,敬亭山、句溪、响山处处留下他的足迹,并写下大量的优秀诗篇。宣城是他创作的黄金时期,不仅诗作数量多,而且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是他山水诗创作的顶峰时期。诚如学者鲍鹏山所言:“山水诗的高峰是谢朓,谢朓就是在宣城把中国山水诗发展到一个高峰。”

宣城太守在谢朓一生的政治生涯中,官位既不高,又不是最后的职务,然而后人却以“谢宣城”称之,主要是着眼于他这时期诗歌创作所取得的成就。诚如学者胡阿祥所言:“宣城官民祭祀谢朓,中国文学纪念谢朓,不是根据谢朓的权势与人品。人们祭祀谢朓、纪念谢朓,是因为谢朓的文学,是因为谢朓的山水诗与诗中的宣城山水,同归不朽!”谢朓在宣城的传奇经历深深地打动了李白,诱使他追踪谢朓的足迹和诗风。

早在来宣城之前,李白吟咏谢朓有名诗篇《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就欣然写下“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名句。来到宣城之后,李白更是一路追踪谢朓的足迹,体味谢朓所观赏的山水美景,把玩谢朓精美的诗句并追摩之:

谢朓写敬亭山:“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游敬亭山》)李白也写道:“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谢朓远眺宣城:“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山积陵阳阻,溪流春谷泉。”(《宣城郡内登望》)李白也写道:“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谢朓观赏宣城的物:“切切阴风暮,桑柘起寒烟。”(《宣城郡内登望》李白也写道:“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谢朓玩味敬亭美景:“山中芳杜绿,江南莲叶紫。芳年不共游,淹留空若是。”(《往敬亭路中》)李白同样有绝美的佳句:“敬亭白云气,秀色连苍梧。下映双溪水,如天落镜湖。”(《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

谢朓游宛溪、句溪留下“兴以暮秋月,清霜落素枝。鱼鸟余方玩,缨緌君自縻”诗句,(《将游湘水寻句溪》)李白也写下:“吾怜宛溪好,百尺照心明。何谢新安水,千寻见底清。”(《题宛溪馆》)

谢朓登城南响山有“幸莅山水都,复值清冬缅。凌崖心千仞,寻溪将万转”的诗句(《游山》),李白也追寻而去,写下:“题舆何骏发,

遂结城南期。筑土接响山,俯临宛水湄。”(《登响山》)

谢朓任职宣城时在陵阳山顶建有“高斋”,为理事(办公)、生活场所。曾作《高斋视事》《高斋闲望》《后斋回望》等诗。史载:谢脁“视事高斋,吟啸自若,而郡亦治”。唐初,宣城人为缅怀谢脁,于“高斋”旧址,新建一楼,以谢脁名命之。此楼成为宣城官宦士人常雅集酒宴之地,李白在宣城时登此楼最多,留下的诗篇也最多,其中《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为扛鼎之作,诗中除了用“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盛赞自己所敬仰的谢朓,还用“抽刀断水”“举杯消愁”诗句抒发了自己“人生在世不称意”的愤懑,使其成为千古传颂的佳作。

李白之所以如此眷恋谢朓登临过的宣城山水和在宣城写下的诗篇,主要是因为:一是坎坷命运有很多相似之处。谢朓一生虽怀有报国之心,但屡遭陷害,最后卷入政治斗争漩涡,蒙诬被害;李白虽怀有“济苍生,安社稷”之愿,受诏入京城,向玄宗“谈当世务”,为平安史之乱入李璘幕,却成了政治争斗的牺牲品,遭下狱流放。谢朓被贬外放到宣城,李白来宣城也是在待诏翰林的位置上被谗引退,作为朝廷逐臣身份出现。因而,他们灵犀相通是自然而然的。二是李白与谢朓在现实人生感受上有不少相通之处。谢朓外放宣城脱离朝廷宗室权力之争的险酷,能过上既官又隐的生活,能沉淫于宣城佳山秀水之中,感觉“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李白也是遭逐朝政,身在江湖,能到自己向往且谢朓为官生活过的宣州,融身于皖南山水之中,也觉得是不幸中之幸,为此“时游敬亭山,闲听松风眠”。(《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三是诗风相近。李白对谢朓清新秀美的山水诗特别钟情,对这位有作为的山水诗前辈钦佩不已,认为“玄晖难再得”,要学习继承谢朓诗风,让谢朓的山水诗也“风流五百年”。